目录前言 1《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加德纳著)读后 1一、引言 1二、风险、恐惧和黑天鹅 1三、认知偏差四法则 2四、随机性误解 3五、媒体的功与过 3六、风险态度与我们时代的幸福感 4《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塔勒布著)读后 4人究竟是不是能预测? 4随机性事件为什么重要? 5前言由于黑天鹅现象的无处不在,我在向同学借到加德纳版“黑天鹅”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期到其与张老师推荐的黑天鹅竟然不是一本书。在我仔细阅读并写下第一版读书笔记之后,我纳闷这样一本科普性质的书如何能如此畅销;而当我点开附件中塔勒布版的“黑天鹅”并在与这个极端怀疑主义论者的思维不断辩论中完成阅读后,我认为很容易捕捉到它成为畅销书的特征,也许,按照塔勒布的观点,我正在被“沉默的证据”纠缠或是存在一个明显的后视偏差。但我并不能因为“事后诸葛亮”式的思考而停止总结和评论,我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对加德纳版黑天鹅没有畅销原因的看法。就像证券分析师无法停止地做出一半正确一半错误的预测。因为,人总需要和本体及自然和谐相处,而学习过去和预测未来是我们认知外界的基本方式。《黑天鹅效应:你身边无处不在的风险与恐惧》(加德纳著)读后一、,人们出于对乘坐飞机出行的恐惧激增而将出行方式转为驾车。有科学家统计,飞机交通的死亡概率为1/,驾车交通的死亡概率为1/6000。2001至2002年,随着恐怖袭击这只黑天鹅的飞过,人们因畏惧飞行危险而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加1600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对风险的判断产生了明显的偏误呢?作为一个媒体新闻工作者,,也没有进行任何量化评估,而是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基于大量心理学、科学实验的结论,揭示了“智人”而非“理性经济人”如何在直觉的影响下产生对风险的认知偏差。二、风险、恐惧和黑天鹅基于风险的定义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伤害)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损失(伤害)的不确定性时,说明风险只能带来效用的减少,例如生命危险、财富减少、名誉受损等,属于狭义风险;而若风险表现为广义的不确定性时,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显然,当作者将风险与恐惧直接联系在一起时,他指代的一定是狭义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同于CAPM模型中对收益的波动性的度量,不满足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其发生必然会带来效用的减少,而对其发生概率的估计则直接影响我们的恐惧水平。而黑天鹅则特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巨大灾难,诸如金融危机、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疾病、车祸等。黑天鹅的飞过,几乎无疑避免地带来巨大的福利减损,而对于黑天鹅的过分恐惧实际造成了我们对其发生可能性的错误评估,并造成了我们杞人忧天似的无端痛苦或是舍本逐末的错误抉择。三、认知偏差四法则作者在前四章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认知系统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经验系统和理智系统。经验系统依赖直觉,反应迅速;而理智系统依赖推理,反应相对迟缓。人们在实际判断决策中,经验系统常脱离理智系统的监管而独立运作。但也正是由于理智系统存在着如下四个天然缺陷,造成了我们对于风险的感知和评估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1、锚定法则(参照依赖):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选择时,常会无意识地引入最易得到
黑天鹅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