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庭德育教育及对家庭教育启示德育教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庭德育教育及对家庭教育启示德育教育论文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学者,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家庭教育家。他不仅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而且还将它实施与家庭教育中。他言传身教,精心培养, 把自己一生治学处世为人的经验教给孩子们, 使他们个个爱国, 个个有出息。这与他日常的德育教育是分不开的。梁启超对子女的德育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非常成功的一部分。尤其在独生子女为主的现代社会, 梁启超成功的德育教育给今天的父母提供了厚重的借鉴。一、梁启超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梁启超教育子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孩子们小时, 他给他们讲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他常常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 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孩子们远渡重洋到海外求学后,他也从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对学什么和学成后做什么, 他都要结合国家的需要通盘考虑, 精心策划, 希望他们以自己的专长报效国家。梁启超有九个孩子, 有七个留学海外, 成绩优异, 学贯中西, 他们完全有条件进入西方上流社会, 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 他们没有一人留在国外, 学成后即回国以所学报效祖国。 2. 吃苦的思想。民国时期, 梁家已进入了上层社会, 但是梁启超希望子女们养成“寒土家风”。他常常教育他们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不要在意物质享受。当他得知长女思顺抱怨加拿大的生活条件时, 就写信告诫她“生当乱世, 要吃得苦, 才能站得住。”梁思成夫妇回国后他就告诫他俩要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锻炼自己。他教导思忠不要消磨志气。“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灭志气, 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在孩子面前, 他给自己定下诫律,说: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梁启超要他们热爱生活,勤俭节约。 3.“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但问耕耘”的敬业思想。梁启超总是教导儿女们要努力学习, 积极工作, 做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1927年2月16日, 他在《给孩子们书》中又说: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傲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 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二、梁启超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父亲,更是孩子们的朋友。在家中,他从不摆出一副家长面孔,强迫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他对儿女温和亲切,是他们的朋友。在家书中, 他敞开心扉, 什么都谈, 自己的想法、工作情况、心理状态、生活困难,都向儿女倾诉。若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绝不强加于儿女身上而是平等地与儿女商量, 征求他们的意见。正因为他尊重儿女的选择和决定,所以他的儿女也能把自己所想做的、所想学的、所想说的全部告诉父母, 并征求父母的意见。这种民主和平等的做法, 从他的家书中,可以明显的看得出来。 。梁启超是个趣味主义者,他教诲子女,无论做学问还是生活, 都要有广泛浓厚的兴趣, 只有兴趣盎然, 才能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兴趣, 是生活的源泉和动力。后来,梁启超的九个子女没有一个做官,他们各有专长,是个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寓教于奖。梁启超非常尊重子女的兴趣和选择,让他

家庭德育教育及对家庭教育启示德育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