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稻飞虱发生及防治.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我国稻区分布情况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很广,一季稻(中稻)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东部江淮、江汉和西南地区,双季早稻和晚稻主要种植在江南和华南地区水稻集中产区水分散产区中国水稻产区分布图目前,我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主要分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一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我国稻飞虱分布及来源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为害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持续重发,且发生期提早;一般田块减产10-30%,少数严重失防田块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重发生区■轻发生区稻飞虱发生分布图褐飞虱褐飞虱,又名褐稻虱,俗称蠓虫等,为水稻的主要害虫卵:初呈,后呈10-20粒排列成行,前部单行,后部挤成双行,卵帽略露出产卵痕若虫:初孵时,后近5龄若虫体长32mm,腹部第3、4节腹节背面各生1个白色"山”字形纹。前翅芽伸达腹部3-4节处前后翅芽的尖端十分接近。成虫:长翅型体长4-5mm,体。前胸背板、小盾片上具明显的3条凸起纵线。短翅型体长35-4mm,与长翅型相似,但翅短,长度不达腹部末端。长翅型短翅型稻褐飞虱长翅形雄成虫雄成虫褐虱1、危害状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布满褐色卵痕,甚至死苗,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产量损失很大褐飞虱为害水一2、褐飞虱发生特点: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自北向南递增。北纬25度以北的稻区不能越冬,因此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逐代逐区迁入。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对嫩绿水稻趋性明显;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杨花期的水稻上,产卵期长、卵,多产于叶鞘中央肥厚部分,少数产在稻茎、穗颈和叶片基部中脉内。该虫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26℃最适,褐飞虱迁入的季节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迁入时易大发生,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插植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白背飞虱白背飞虱,又名白背稻虱。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取食麦子、甘蔗、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也取食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长07-,椭圆形稍弯曲水稻甸背飞虱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自色,长约29mm

稻飞虱发生及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AN
  • 文件大小1.87 MB
  • 时间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