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郊野公园植物群落配置研究——以上海和南京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2010 年 1 月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院 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班 级: B0715092 学 号: 1071509074 硕士生: 张婷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导 师: 车生泉教授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 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Study on munity De sign of Country Park ---Cases of Shanghai and Nanjing, China Author: ZHANG TING Special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dvisor: Prof. CHE SHENGQUAN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 T ong University Shanghai, P. R. China January, 2010 第 I 页郊野公园植物群落配置研究——以上海和南京为例摘 要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大力开展郊野公园建设,以控制城市扩张, 保护城市郊区自然生态系统,满足居民游憩需求。针对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探索兼顾生态、景观、游憩综合功能的植物群落配置方式,对于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自然野趣的郊野游憩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概念、特征、类型方面对郊野公园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其植物群落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依据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构成方式,将郊野公园的植物群落分为五种空间类型(开敞通透型、开敞半通透型、垂直遮蔽型、水平遮蔽型和全遮蔽型) ,从而建立植物群落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此作为探讨郊野公园植物群落配置的基础。开敞通透型植物群落和开敞半通透型植物群落中发生的游憩行为主要为休闲娱乐型,运动健身型,观光游览型等,后两者发生的游憩行为主要为休闲娱乐型,疗养度假型和科普艺术型。然后,利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上海和南京的郊野公园型植物群落进行了调研。该调研涉及上海 8 个公园和部分城市外环林带,南京 7 个公园,共计 106 个植物群落。其中,水平遮蔽型和全遮蔽型占样地总数第 II 页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32% 和 43% ,开敞通透型、开敞半通透型和垂直遮蔽型的分别为 8% 、11% 、 6% 。由于城市地形差异,南京的水平遮蔽型群落比例( 24% ) 低于上海的( 40% ) , 而南京的全遮蔽型群落比例( 50% ) 高于上海的( 38% )。除垂直遮蔽型外,两市的其他四种空间类型均有丰富的植被类型。根据以上调研情况,结合 Delphi 法和 AHP 法建立郊野公园植物群落综合评价体系,涉及自然生态度,视觉美景度和游憩适宜度三方面的 12 个指标因子:物种数量、乡土特色、群落结构、健康状况,观赏特性, 个体形态,空间格局,季相变化,亲绿边界,环境质量,游憩数量和游憩设施。采用基于 AHP 法的“群体决策方法”,邀请五位专家参与的评判,确立各指标权重。要素层中自然生态度权重( )最大,其次是游憩适宜度( )和视觉美景度( ) 。各指标因子中权重较大的是健康状况( ),结构稳定( ) ,环境质量( )和亲绿边界( ) 。依照以上评价体系对上海和南京调研的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下:开敞半通透型平均得分( )最高,其次是开敞通透型群落( ),水平遮蔽型( )和垂直遮蔽型( ),全遮蔽型的综合评价平均分最低( )。通过单项指标得分统计,对于自然生态度,全遮蔽型的平均分最高,垂直遮蔽型最低; 对于视觉美景度,垂直遮蔽型的平均得分最高,水平遮蔽型最低;对于游憩适宜度,开敞通透型的平均第 III 页分最高,全遮蔽型的平均分最低。结合评价结果和各空间类型的主导游憩项目,提出上海和南京各群落五种空间类型植物群落的优化策略。对于开敞通透型和开敞半通透型, 应增添乔灌物种数量,丰富草坪边界, 采用近自然组合式的混生草地来代替单一品种兼容乡土草本的做法以提高群落的自稳性, 降低维护成本。垂直遮蔽型适用于专类园和游步径。可丰富该类型的灌木层的物种,增添指示牌以提高专类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和游步径的知识趣味性。水平遮蔽型和全遮蔽型在郊野公园总的面积比例较大,在林缘增添观赏性状丰富的小乔木、低矮花灌木和草花地被, 通过明示和暗示的方式处理边界以来引导游人进入群落空间,步入林内发现
郊野公园植物群落配置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