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省建设的中国各省区绿色距离与绿色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 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9. 4% ,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000 美元。然而,我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依然是“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两高一低格局,经济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据有关专家的测算,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 1300 亿元,占到 GDP 的10% 以上。为了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并将其落实低层单位,从 2000 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展了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测评指标。 0 引言然而,中国绿色文明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资源消耗、产业转型、污染控制、生态美化等多个方面,以及农业、工业、商业等不同的产业部门, 同时,我国东西南北各省区在环境与经济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绿色文明建设也应考虑地域差异,并逐步推进。本文选取反映环境与发展关系的 4个指标,建立适合生态省建设的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测定模型,从时空动态上定量分析各省市的绿色距离与绿色贡献,为制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实现经济绿色化变迁过程并带动中西部早日进入绿色发展阶段。一、绿色距离与绿色贡献度的测定 绿色距离各省区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省(市)建设目标之间的相对距离绿色距离是指达到生态省(或生态市)目标(《中国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地区经济就是绿色经济这样一个前提下,一个地区的环境经济指标(如万元 GDP 能耗强度、水耗强度等)与生态省(或生态市)目标指标值之间的相对距离,将生态省(或生态市)目标指标值设为绿色基点。很显然,此处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只要一个地区达到生态省或者生态市所有指标要求,那么这个地区就可以认为足一个绿色发展的地区,相应绿色基点的绿色距离就是零或者负值。鉴于数据资料的可得性,我们以万元 GDP 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 COD 排放、 SO2 排放 4 个指标为基础,定义绿色距离如下: 绿色距离体现了一个地区与生态省之间的差距, 反映了该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绿色距离越大, 说明该地区与生态省规定的指标差距越大;绿色距离离越小,说明该地区与生态省规定的指标差距越小,绿色经济的成份也越高。 1. 能源消耗绿色距离 GL 能=(ECI- ECIep )/ECIep 其中: GL 表示能源消耗强度, ECIep 表示生态省的能源消耗强度指标。(2) 水资源消耗绿色距离: GL 水=(WCI- WCIep ) / WCIep GL 水表示某地区水资源消耗强度与生态省规定的水资源消耗强度指标之间的相对距离, WCI 表示地区水资源消耗强度, WCIep 生态省的水资源消耗强度指标。(3) COD 排放绿色距离 GL COD=(CODI- CODIep )/CODIep GL COD表示某地区 COD 排放强度与生态省规定的COD 排放强度指标之间的相对距,CODI 表示地区 COD 排放强度,CODIep 生态省的 COD 排放强度指标。
绿色距离与绿色贡献-课件(PPT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