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国时期男子服饰演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国时期男子服饰的演变民国时期,通常认为从1912到1949年,短短的38年。然而,却是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从近代逐步过渡到现代,多股政治、军事力量,文化现象和各种思潮在这个阶段激烈碰撞,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过渡时期。因此,作为时代的产物之一——民国时期的服饰,也表现出极其矛盾的多样性。我们知道,衣冠服饰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除了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其产生及演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风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清末民初,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国内方面,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再加上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传统封建保守的樊篱不断地被打破,社会风尚逐渐走向文明、开放;国际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并出现大规模的垄断组织,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风尚伴随着殖民者的侵略扩张而扩散到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在进行殖民统治统治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1卷,766页民国建立后,人们的精神为之一振,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申报》1912年8月20日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意,一段时期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西装、中山装的,也有的人中西服装混穿,上身着西装,下身则着中裤扎绑腿,颇为滑稽。总之,“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大公报》1912年9月8日民初政府也想统一服制,并曾仿照西方服饰,颁布了服制条例。但由于其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没能实行下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布了新的《服制条例》兼顾中西服饰,规定男礼服为长衫、马褂,女礼服为上衣下裙,公务人员需着中山装。而对于平常所穿的便服,则未做具体的硬性规定。政府对平等的衣生活权利的倡导,是中国服装史上的服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自古以来,中国男子的地位就远高于女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社会风气的改变也往往从男子身上开始。民国时期也不例外,中国男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和改变了世界,而服饰的变化最为显著。纵观民国38年,男子的服饰可以说是历经沧桑。但,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长衫马褂、西服(装)和中山装㈠长衫马褂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开始,温润飘逸的长衫就受到历代士大夫青睐,成为中国男子的主要服饰。尽管它曾随满清的灭亡而几乎沦为历史尘烟,但仍有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藉此彰显人文风骨,无论怎样的目光抽打过来,都毫不退缩。总体而言,长衫线条简洁,富有雕塑感,厚重而空灵,质朴而优雅。绝大多数长衫,为蓝色,且为大襟右衽,长至脚踝上2寸,袖与马褂齐长。在下摆处左右两侧,还开有1尺左右的衩。长衫的形式在民国初年定型后就再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褂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礼服,穿时加罩于袍服之外。马褂之制于康熙末年在全国普及,成为一种常服。它多用黑色衣料制成,对襟窄袖,下长到腹,前襟钉有5颗扣子。传统的长袍马褂在民国年间虽然受到了了以西装为代表的新式服装的冲击,但它们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民国时,仍然将长袍马褂作为国家礼服的一种,但是在穿着上抛弃了等级差别。故而革命者取其义,守旧者取其名,使长袍马褂在近代中国服

民国时期男子服饰演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umumeiying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