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来源: () | 作者:() | 时间:2010-01-25 |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较2009年大纲无变化,说明2010年的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仍将在继承中有发展,继承过去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会更加突出对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
加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近些年高考地理信息呈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2)多以图、表等形式提供信息;(3)信息的情景化;(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5)提供组合信息;(6)逐步给出信息。另外地理信息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有文字、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坐标图、柱状图、扇形图、模式图、数字表格、画面、符号等多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习题的练习中要注重这些多样式地理信息的解读,并发现和总结这些呈现方式的各自及共同的规律。解读地理信息一定要注重“3W”(when、where、why)方法应用,即善于发现已知条件中的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和考查意图。
熟练和系统掌握地理主干知识。近些年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对学生简单记忆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要注重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而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能熟练系统地把握地理主干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在高考大纲的考试范围中提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高考大纲的考试范围梳理主干知识,系统掌握主干知识,进而结合习题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熟练化训练,达到完全具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联系的能力要求。另外在复习阶段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归纳,学生每天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多是零散的,如果能及时归纳,对知识进行联系、对比,把零散的地理知识进行个人的建构,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规范学科语言,准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现象。近些年的地理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够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通过某一地区、某一地理要素特征的分析,扩展到其他地区这一地理特征的分析(如通过对中国地形特征的分析,具备分析世界各地地形特征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通过对某一地理现象发生的原理分析,扩展到该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对热力环流模式的学习,也能够对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具体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另外,考生要养成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具备正确表述事物或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的能力。
注重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近些年的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比重上
2010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