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命题作文的复兴自从2019年高考改革以来,话题和材料作文,一度声威大振,某些命题还取得了经典性地位,一时颇具席卷天下之势,但是,这种包举宇内的声势,相当暂短。三四年后,此类命题,从数量上,逐渐失去君临一切的势头,从质量上,也风光不再。其实,从去年开始,一个相当突出的现象,就是广为认同的最佳命题,已经不是材料和话题作文题,而命题作文题则显示出空前的竞争力。从去年北京的北京的符号、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和今年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就不难看出,一种新的命题作文模式,正在脱胎换骨。为什么材料和话题形式的作文题,生命力竟如此暂短?这是很值得探究的。材料和话题之所以被看好,就是因为它给人以无主题、开放性的强烈印象,而实际上,却并不绝对如此。一些命题,表面上有充分的自由度,实质上隐含着意识形态的严酷限制。这个苗头在早期的材料作文题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中就有所表现。从题面上看来,各不相同的立意是天经地义的,但实际上,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主题,在全国数百万考生,又完全是一样的。又如,下一年,人携七背囊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乘船过河,风起浪涌,须丢弃其一,方可安渡,人乃将诚信抛弃。此题形式上完全开放,实质上,道德价值却极其封闭。诚信是社会公德,不容挑战。意识形态隐性的封闭性,成为此类命题的致命伤。登山者遇暴风雪,面临死亡的威胁,发现冻僵者,乃为之按摩,终于互相搀扶走出困境。表面宣称心灵有选择的自由,但是,由于潜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别无选择。本来之所以叫做选择,要反复思量,原因就在于有风险,而材料显示毫无风险。这样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伪开放题型既敷衍了改革的愿望,又安抚了保守意识形态的隐忧。这类题型,实际上是以主题强制性限定为特点,和改革前(2019年)的坚韧一一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等强迫说谎的命题,毫无二致。这是主题开放性的异化。此类命题的核心价值为主流意识形态,主题的公共性和有限性,很快为投机的套题者提供了方便之门。可能是各省的命题专家很快就感到了问题,所以几乎不约而同地对之回避,而更勇敢地采用了命题作文的模式。到了2019年,倾向更为明显,最大的亮点,不是以往的材料作文题和话题作文题,而是近年来多多少少被忽略了的命题作文。经过近十年改革的命题作文,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变化:一是,命题而不提供现成的主题,因而从根本上看,已经不再是主题限定性的命题,而接近无主题命题;二是,语多义性,为自主立意提供想象的冲击,以经验的召唤和思维的触动为特点。如今年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关键就在这个坎字,隐含着多元内涵:其一,意味着难度;其二,意味着拒绝逃避,知难而进;其三,意味着新的高度;其四,也是最为主要的,这个“坎”,既可以是具体的实体,也可以是象征性的生活和人生的考验。从这里可以看出,命题作文质量,要害在其中的语。语是单一的、贫乏的,则考生想象的空间就可能是单向的、狭隘的,江苏的命题怀想天空就有这样的不足。其题面是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想,令人神往。此题之失在于,天空的内涵单一、贫乏。既然强调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本该是每片天空都不一样;但又把天空的意味强性地单一化。本来说“人人的头顶一方天”,还具有大自然的性质,到了第三句,每个人的心中有一片天空,就只能是心灵的世界了。一
命题作文的复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