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现代学前教育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1859---19521897年《我的教育信条》1899年《学校和社会》1902年《儿童与课程》1915年《明日之学校》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教育著作:经典性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二、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经验论“经验”是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这样,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经验。经验包括经验的事物和能经验的过程。强调经验的能动性和连续性,尤其是行动、操作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思想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二)社会改良与民主主义(三)机能主义心理学第二节论教育的本质一、“教育即生长”杜威从其生物学化本能论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同时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正视儿童的需要,又要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二、“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教育的本质即生活的观点。他指出,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社会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人。“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三、“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一观点是以杜威的主观经验论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认为人的最初的经验来源于“先天的能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连续性”原则“交互作用”原则第三节教学论一、从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