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讨.doc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青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依据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以后,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所面临的制度约束将会减小,然而,非制度性的软约束仍是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障碍,突出如融入城市的成本过高与低收入之间的矛盾,渴望发展与技能短缺之间的矛盾,城乡文化隔阂所造成的社会排斥等。只有努力消解这些非制度性软约束,青年农民工才能有效地融入城市。关键词:青年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非制度性障碍;消解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1-0071-04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研究课题“城镇化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132400410387);商丘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冃“新户籍制度改革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司会敏(1979-),女,河南禹州人,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人们把这个群体叫做“农民工”。农民工这一概念与我国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相联系,主要是指户籍在农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人口。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农民工群体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分化,人们把“60后”的农民工称作第一代或老一代农民工,“80后”和“90后”的农民工称为新一代农民工或青年农民工,且后者已成为当前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来到城市打工并且居住下来,其中大部分人并不准备再返回原籍。青年农民工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在城市打工仅仅为了赚钱,他们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目标,他们的理想是能在所务工的城市生根发芽并最终茁壮成长。青年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缺少务农经验,有的甚至从来都没干过农活,因此他们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老一代农民工高,谋求发展需求也高,与农村、农业生产的关系已不是那么紧密。他们渴望像城里人那样生活,期盼能成为城市的市民。但他们在城市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无法取得市民身份。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加剧,青年农民工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1月31□,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简称“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青年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屮将予吸纳的准市民阶层。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青年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o[1]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非农户口,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这对于广大青年农民工群体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Z后,阻碍青年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将被取消,由此去掉了青年农民工身上与生俱來的农村户籍枷锁,也剥去了其“农民”的称谓,这将有利于推进青年农民工有效地融入城市。笔者注意到,关于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以往的研究多从制度层面找原因,户籍制度限制取消之后,制度性障碍将大大减小,然而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实际上依III要面临很多非制度性的约束和障碍,这将是今后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二、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非制度性障碍分析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仅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持,还与社会环境乃至其自身息息相关。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一些非制度性的约束成为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主要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真正转变为市民,关系着他们成为市民之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户籍制度曾一度被看成是阻碍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羁绊,而从青年农民工自身来看,他们并不认为户籍制度是阻碍其融入城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收入偏低才是他们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当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不包括包吃包住)为2609元,比上年增加319元,比上年增长139%0分行业看,制造业人均月收入2537元,建筑业2965元,批发和零售业2432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33元,住宿和餐饮业2366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297元。[1]而表1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