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咏物诗《牡丹》《小松》课件.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咏物诗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题目特点: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技法探究:托物言志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3、鉴赏时注意: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特点。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2)品味寄托。要由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分析其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明辨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4)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花-美好;松-坚忍不拔;梅-孤高,不谐流俗;菊-品格坚强,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5)了解鉴赏常用语: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贬词褒用、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咏物诗的特点:1、要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2、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3、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形似。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等步骤: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2、分析情感。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分析手法。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如何鉴赏咏物诗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读提示1、所咏之物有何特点?2、寄寓了诗人什么感情?如何寄寓的?

咏物诗《牡丹》《小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b21547
  • 文件大小413 KB
  • 时间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