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和减少警察在搜捕作战中出现伤亡,文章结合案例论述了警察进行入室抓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行动实施、行动结束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对入室抓捕的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在入室抓捕的行动中抓捕人员能够高效、安全地捕获犯罪嫌疑人,有力地打击犯罪活动,尽可能地少付代价,避免失误,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活动的效率。关键词:入室抓捕;战术1入室抓捕战术应用浅析人民警察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付出了巨大牺牲,让人崇敬,也令人心痛。常言“人最宝贵”、“生命无价”,每个民警的伤亡,都是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在当今刑事犯罪高发、暴力犯罪增多的形势下,警察职业的危险性大增,要完全杜绝伤亡实不可能。但环顾世界警察之林,像中国警察这样“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的,也属少见。资料显示,在拥有枪支合法化的美均每年因公死亡的数字只有163人。日本每年因公殉职的警员平均有10人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因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遇难,在执行公务中遭歹徒毒手罹难的案件则非常少,在2002年度就只有1例。以人为本、珍视生命,已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对沉甸甸的伤亡数字,我们在悼念英烈、赞颂英雄的同时,更需要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入室抓捕犯罪嫌疑人,是警察执法战斗最常见的一种执法形式。它属于警察近距离的作战方式,也可以说是最复杂、最危险的战斗形式。警察在抓捕这类犯罪嫌疑人时,多有流血和牺牲。一方面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疯狂抵抗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警察缺乏这方面的战术技能和战术模式训练。为了使警察在执行这类战斗任务中避免伤亡,提高战术和技术水平,笔者对此进行了论述。1入室抓捕战术的含义和特点①目前,入室抓捕是指警察进入房间对抓捕对象实施的行动。抓捕战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抓捕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具体手[1]彭赛,王克生,,2006年8月①2段,是法的强制性最直接、最明显、最突出的体现。因此,抓捕战术行动是一种包含武力的直接施加给抓捕对象的强制行为。,本身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对立最激烈的表现就是抓捕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抓捕时面对面的交锋。犯罪嫌疑人为了逃脱,为了自身安全,逃避法律制裁,都会直接与抓捕人员对抗。这种对抗最明显的的表现是拒捕即体力、武力的较量抗衡,另一方面则是千方百计地逃避抓捕,与抓捕人员捉迷藏,即脑力、智力的较量。、直接的交锋只有通过抓捕人员与抓捕对象身体的接近、接触才能完成。但此时的犯罪嫌疑人出于逃生的本能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抗,、突发的威胁。有时是致命的伤害,所以抓捕活动极为危险。特别是入室抓捕,犯罪嫌疑人所居住的环境复杂,人员情况不能完全掌握,存在的危险性极大。现实中许多公安干警的伤亡大都发生在此过程之中。,拒捕方法不尽一致,所以抓捕现场情况瞬息万变。抓捕人员必须根据对象活动变化的情况,居住场所及周边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战术方案,只有因情施变,抢先施变才能占据抓捕行动的主动权。、斗勇、斗力的武装捕获活动,带有很强的武力对抗性质。没有高度的谋略和很强的战术意识,就难以有效打击犯罪活动,及有效保护自身安全。对敌斗争不讲谋略只能说是愚蠢的表现,因此高度的谋略性是抓捕活动的显著特征。,“密”则胜,“露”则败,这是已被无数战例证明了的真理。抓捕行动中,侦查情报、行动计划、行动时间等均属绝密范畴,它是取得抓捕胜利的可靠保证。如果行动不密或行动中惊动抓捕对象,那就自然丧失了行动的突然性。3多数情况下行动不密,不是抓捕对象已逃窜就是增大抓捕难度,造成不必要的物②资损失和人员伤亡。2实战中失败案例的分析2007年春,在西北某地区发生多起抢劫、盗窃犯罪案件。警方经侦查,查明该系列案件系某某团伙所为,并掌握了该团伙隐藏窝点。2007年5月30日、31日两天,警方组织抓捕小组3次前往络某某团伙窝点抓捕,均因该团伙外出而未果。2007年6月1日凌晨2时,警方4人乘车前往络某某团伙租住的窝点执行抓捕任务。当4名民警到达络某某团伙隐藏的住房后,迅速进行了分工:1人到窗下守候,3人前去叫门。民警在敲门的同时,高喊:“派出所查户口的,快开门!”屋里的人故意磨蹭并问:“哪个派出所的?”民警答:“XX路派出所,别啰唆,快开门!”门打开后,3名民警顺利地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含络某某)并用两副手铐把3名犯罪嫌疑人铐在一起。接着,3名民警
入室抓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