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武威市第十五中学 叶承名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 1 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在必修1 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 、Mg、Al 、Fe、Cu 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 、Br 、I 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4、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5、教学难点: 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规律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情面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三、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教学。(2)以元素周期表为主题,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 从而突出重点。(3)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2、学法指导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1)基本学习环节为: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课后探究(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究,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问题的结果、结论的得出、甚至课堂小结等都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五、课时安排: 3 课时课时分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课时六、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化学课堂,讲述元素自己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设计意图引入之间。1875 年,法国人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镓,并且他把自己所测得的镓的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