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一、实验目得1、学习……二、实验原理1、卤素均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前者可氧化后者得X-。X-还原性强弱:Cl—<Br-<I-比较强弱得原则: Ox1(强)+Red2(强)=Red1(弱)+Ox2(弱)左边得物质强于右边得同类物质。2、MClO就是一类较强得氧化剂,可氧化某些低价元素与有机色素(包括同族X—得氧化);MClO3就是一种相对稳定得氧化剂,中性与碱性溶液中基本无氧化性,酸性溶液表现出氧化性,可氧化I-、Br—、Cl—,与冷强碱反应制备MClO。3、H2O2为强氧化剂,可氧化I-等还原性物质,甚至将许多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其自身不稳定,可渐渐分解出氧气与水,MnO2等可催化其分解,遇到KMnO4等强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被氧化成氧气)。H2O2将强碱性CrO2—氧化为黄色CrO42—,酸性中可将Cr2O72—氧化成蓝色CrO5(水中分解,可被乙醚、戊醇等萃取),此性质可作为H2O2与铬离子得相互鉴定依据。4、硫化物多为难溶盐,且颜色丰富,溶解性差异较大,据此,可用稀盐酸、浓盐酸、硝酸、王水等不同溶剂来选择性溶解不同硫化物。亚硫酸盐遇酸分解产生SO2,酸性亚硫酸盐(SO2·H2O)遇S2-被还原为S呈氧化性,遇Cr2O72-被氧化为SO42—呈还原性,,遇酸分解为S、SO2,遇氧化剂被氧化成SO42-、S4O62-等离子,与银离子可生成沉淀,,但需有银催化与加热,将Mn2+氧化成MnO4—、实验步骤(一)KClO3、NaClO得制备结论:浓盐酸与MnO2、MnO4-反应可制氯气,氯气导入热强碱生成氯酸盐,导入冷强碱溶液生成次氯酸盐。氯气可用过量碱吸收.(二)X2得氧化性及X-得还原性方案一:方案二:相关反应:结论:1、氧化性顺序 Cl2>Br2〉I2 还原性顺序 Cl-〉Br—〉I—2、氯气检验:KI-淀粉试纸(湿)变蓝(NO2等氧化性气体具有相似性质)(三)ClO—、ClO3-得性质操作顺序操作步骤现象与解释(三)试管A中,加4D0、2MKI+2D1M硫酸,再加0、(I2)卤素含氧酸盐性质1、次氯酸盐试管B中,加4D0、2MMnSO4,再加0、,加4D0、2M浓HCl,再加0、5mlNaClO溶液。管口放一片湿KI—淀粉试纸。试管D中,加2D品红,再加0、:生成褐色沉淀(MnO(OH)2)反应:3、刺激性黄绿色气体逸出,试纸变蓝。反应:ClO-+2I-+2H+→2Cl-+I2+H2O4、褪去。品红被氧化,、氯酸钾氯酸钾溶液,加0、5ml0、2MKI溶液再往1中加3M硫酸。继续加KClO3溶液至棕色(适当加热)。不加硫酸时,没有变化,加入硫酸后溶液变棕色。示有I2生成。过量氯酸钾可氧化I2至碘酸盐:ClO3-+I—+H+→Cl—+I2+H2OClO3—+I2→Cl—+IO3—结论:酸、热条件下,ClO3-有氧化性结论:次氯酸盐在酸性与中性有强氧化性,酸性最强;氯酸盐酸性有氧化性,但反应缓慢,中性溶液几乎不显氧化性.(四)H2O2
实验一元素实验报P区非金属实验报告(范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