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自主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算是“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由于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立场和研究视角不同,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其意见也不尽相同。我国庞维国等专家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
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本人能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
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调控,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
经过对中国庞维国博士、美国齐莫曼教授等多位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专家的理论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师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从纵向角度来界定更合适,更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小学生能在教师的参与、引导下,初步制定出简单的学习目标或提出学习要求,然后运用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对主动地自觉学习,对学习中的问题有自己解决的策略,能确定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能自觉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结果,能相对自主地调控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就算是自主的。
(二)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综合奥德曼、宾特里奇、巴里斯及庞维国等自主学习研究专家的观点,不难看出,如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那么其学习就可说是自主的。
1、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自觉的。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下被动地学习。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一面上。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小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教师或教师以外的他人的依赖,尽可能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相对独立地自觉开展各种学和阅历等原因,要彻底摆脱老师的指导完全独立学习是不现实的。小学生的真正绝对的自主学习是没有的,小
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相对自主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要把指导降到最低限度,要“导”在最关键处。因为,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的统一。所以,我们在看小学生的学习时,不能简单地分成哪是自主的或哪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或者说学习的自主程度有多大。
3、学生的学习具有实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越高,学习的过程就越优化,效果也就越好。
二、自主学习的实践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发现应有结论的最好方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范例”引领,学会自主
“范例教学”是前西德瓦·根舍因首创的,其后又有许多教育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是20世纪影响较大的几大教学流派之一,其思想与方法,于今天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原有经验等都还不够,这就需要有教师指导下的一定的范例引领。即教师示范,或出示有指导性的范例,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和发现新的学习方法等,然后将领悟的方法迁移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范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范例中掌握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积
教师论文集(语文课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