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四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 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统计学有两个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统计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能够一起发挥作用,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2、 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而变量能够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当变量的取值是数量是,该变量被称为定量变量或数量变量。例如企业销售额、注册员工数量等。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时则被称为分类变量,比如企业所属行业。(定性变量)当变量的取值表现为类别且具有一定顺序时被称为资料仅供参考顺序变量,比如员工受教育水平。(定性变量)3、 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数据根据需要能够是数值、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分类变量的观测结果称为分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来表述,也能够用数值代码表示;数值型数据是对定量变量的观测结果,其取值表现为具体的表示大小或多少数值。4、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能够分为观测数据(经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条件下得到的,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如GDPCPI、房价等)和实验数据(经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5、 统计数据的来源(2种):①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称为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一手数据的来源调查或观察、实验,在社会经济领域,统计调查是获得数据的主要方法,也是获得一手数据的重要方式。②别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称为间接数据或二手数据。6、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特征(2个):调查是一种有计划、有方法、有程序的活动;调查的结果表现为搜集到的数据。统计调查的分类(2个):①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资料仅供参考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是一年以上)所做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7、统计调查的方式(5个):统计报表:是中国当前搜集统计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种类(2种):⑴全面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填报;⑵非全面统计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填报。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特点(4个):⑴普查一般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经济普查每2次,在尾数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逢“0”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逢“6”的年份进行。⑵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11月1日0时,农业普查的标准时间为1月1日0时。⑶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她能够为抽样调查或其它调查提供基本依据;⑷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职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特点(4个):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作用(2个):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优点:灵活机动、经过少数典型单位即可深入翔实的统计资料。缺点:受主观认识的影响。资料仅供参考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1、对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主要分(3个方面):①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四统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