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复习重点1绪论(1)构造地质学研究对象(地质构造)、内容(几何学、运动学、变形学、动力学)(2)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几何学→运动学→变形学→动力学)2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1)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概念(2)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3)岩层产状要素及概念;岩层走向与倾向之间关系;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关系;岩层出露宽度及影响因素(厚度、坡度、倾角、倾向-坡向)(4)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几何特征及形成过程,不整合时代的确定;角度不整合的研究意义(5)倾斜岩层的V字型法则及其应用(三种情况)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1)应力的概念:主应力,正应力-剪应力,应力状态(与构造关系)。(2)应变的概念、变形方式(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岩石变形阶段(弹性、塑性、断裂)(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快-慢施力、重复受力、蠕变-松弛》)和作用(性质、强度)4褶皱(1)褶皱类型(背斜-向斜、背形-向形)及其概念(2)褶皱主要要素(核、翼、转折端、褶轴、轴面、枢纽、轴迹、侧伏向-侧伏角、波长/波幅等)及其概念(3)褶皱的轴面(剖面)形态分类1)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2)根据枢纽产状(水平、倾伏、倾竖)3)根据翼间角(平缓、开阔、闭合、紧闭、等斜)4)根据褶皱面弯曲形态(圆弧、尖棱、箱状、扇状、挠曲)(4)里卡德褶皱分类依据(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及类型(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5)兰姆赛褶皱几何分类依据(等倾斜线)和类型(顶薄、平行、相似、顶厚褶皱)(6)褶皱组合型式(线状、短轴、穹隆-构造盆地、阿尔卑斯式、隔挡式和隔槽式褶皱的特征)(7)褶皱形成机制1)褶皱形成机制类型(纵弯、横弯、剪切)2)纵弯褶皱作用(顺层挤压)▲纵弯褶皱机制的方式(弯滑、弯流);▲每种方式形成的褶皱特征(弯滑-平行、弯流-相似);纵弯褶皱中形成的小构造类型(弯滑-层间滑动构造、弯流-层内流动构造)(8)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1)层理(不均一性致使层间滑动-流动而弯曲)2)岩层厚度和力学性质(厚度-褶皱形态;力学性质-褶皱方式《强岩层-弯滑、弱岩层-弯流》)3)岩层埋藏深度(浅-断裂、弯滑褶皱;深-弯流褶皱)4)应变速率(快-断裂、弯滑褶皱;慢-弯流)5)基底构造5节理▲(1)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剪、张、雁列节理<脉>)▲(2)节理(断层)与岩层以及与褶皱几何关系分类1)与岩层产状(走向、倾向、斜向、顺层)2)与褶皱轴和区域构造线(纵、横、斜)(3)共轭剪节理,剪节理的应力状态▲(4)节理分期的依据(错开、限制、互切)6断层(1)断层要素(断层面《带》、断盘、位移)(2)位移(滑距、断距《地层断距-铅直、水平》)(3)断层类型(断层与岩层走向、褶皱几何关系分类;相对运动分类)(4)各类断层及组合型式(正断层-地堑、地垒、阶梯、环状和放射状、雁列状;逆冲断层-叠瓦状、对冲式、背冲式、楔冲式;平移断层;顺层断层)(5)逆冲推覆构造(飞来峰-构造窗;几何特征-台阶状《断坪、断坡》结构;扩展方式-前展、后展;推覆褶皱作用《断弯-断展-断滑褶皱》)(6)断层
构造地质复习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