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课《孔子的故事》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走近人物,。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努力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学过程:,简介作者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生于山东省。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出版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等专著。:让学生了解目录和了解每个故事大概内容了解书本目录的作用通过目录,知道书中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3)请生概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梗概。本书记载了春秋末期儒学学派的”圣人”——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仁政”、“德政”的故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轨迹的一本史料翔实的人物故事书。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青少年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前517年,孔子出生至35岁)2、 “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从政的故事(公元前517年〜前497年,孔子35岁至55岁)3、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公元前496年〜前484年,孔子56岁至68岁)4、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施教的故事(上)(公元前522年,孔子30岁开始收徒讲学,终其一生)(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乡。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3)说一说:师: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交流课孔子的故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读《孔子的故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二、摘录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孔子生平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臂力过人,远非后世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
孔子的故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