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考点系统化复习序言考纲综述考试目标 、段的意思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80篇。考试范围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采用现用教材和文言文篇目(带*号的篇目除外)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真题品析 2011 绍兴中考一、文言文阅读。(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4分) (1) 委而去之()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注意通假字和词语的活用现象。这几个词语在课后注释上有明确的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舍弃限制(限止)震慑(威慑)极点 ()(2 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天下顺之 [解析]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 要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 A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顺接; B前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式,后者的意思是“……的人”:C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施行仁政的人; D都是“凭借”的意思。 D 。(4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例如: “以”,凭借; “亲戚”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可翻译成“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这一问题,要结合全文来回答。这篇文章开头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实现人和呢?那就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二)大鼠(13 分)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 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 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 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④啻(chì):仅;止。⑤龁(hé):咬。
古诗文序言-课件(PPT演示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