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出卷人:李坚审卷:高一备课组 2008年12月
一、阅读《六国论》、《过秦论》选段,完成1—12题:
A、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注:牖(yǒu):窗户。猗(yī) 顿:春秋时鲁国人。倔(jué) 鉏耰(yōu):古时农具。棘矜(qín):用酸枣木做的棍子。絜(xié):衡量。一夫作难(nàn)
B、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询《六国论》)
1、指出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赢粮而景从 B、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C、约从离衡 D、倔起阡陌之中
2、选出字、词解释全误的一项:( )
A、洎牧以谗诛洎:等到余威震于殊俗殊俗:边远地区
B、始速祸焉速:招致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
C、义不赂秦义:坚决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中原人
D、存亡之理理:道理一夫作难难:起事、起义
3、选出下列选项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A、然后以六合之家 B、不赂者以赂者丧
C、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会盟而谋秦皆明智而忠信
②、为:邯郸为郡为国者
A、①和②中两虚词用法都不相同
B、①和②中两虚词用法完全相同
C、①中的“而”用法相同,②中的“为”用法不同
D、①中的“而”用法不同,②中的“为”用法相同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天下云集响应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不能独完 D、日削月割
6、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下段文字的一项:( )
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