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一、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二、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三、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四、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二、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三、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现场)实验法。二、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三、调查法。调查法就是以收集初试的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问卷法)和口头调查(访谈法)四、临床法。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五、个案法。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二、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照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一、基础研究:如心理学史。二、心理现象研究:如感觉心理学。三、心理对象研究:如儿童心理学。四、活动领域层次:如教育心理学。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心理学历史分两个时期: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物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因此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坎钦纳。二、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刺激-反应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四、完型主义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默。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述斯。第三节教师职业与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主要体现在:一、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三、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二、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三、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四、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等。五、专业的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行为方式,它是教师能否把教学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教师职业技能主要有: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师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教师应掌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资格考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