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通过“涧”字的理解,渗透偏旁表意。 2、理解诗意。通过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再通过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通过标音的长短进行基础诵读,再通过录音示范进行吟唱,理解王维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吟诵一首古诗,它是--板书:《鸟鸣涧》二、解诗题 1、齐读古诗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 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5、那么这首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谁的呢?(了解了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们学好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古诗。) 三、读诗音 1、自由朗读古诗,必须把古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读准字音:静、惊、鸣) 3、CAI:古诗朗诵 4、齐读古诗 5、同学们,古诗的朗诵应该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这首诗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应该读重音?) 6、学生汇报并试读(学习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学完这节课我们肯定会知道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7、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写景的诗)诗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涧) 四、悟诗情,学吟诵 1、师讲述: 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王维和皇甫岳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 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师生齐读)师贴板书: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学习吟诵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 a、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试读 b、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看法吗?师借机范读指导:看看这个“落”,正因为桂花飘落几乎是无声无息的,所以要读得短促,轻柔一些。人闲静下来,才能有心思欣赏周围的美景啊。所以“闲”字拖长了。这一行诗最美的是桂花,所以“花”字可以特别拖长。(生试读) [师评价引导]:你的朗读都让我好像闻到了浓浓的桂花香了。指导:第二行诗主要是讲安静的夜晚,四周围都非常空旷宁静,所以,吟诵“空”字的时候把声音延长,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份空旷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3、过渡:夜色中空旷寂静的春山虽然有诱人的桂花香,但也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景色还在第二句诗呢。 4、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指名读 5、谁来猜猜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6、出示第二句,师过度: 王维刚刚还坐在桂花树下,嗅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万籁俱寂的宁静美。突然,一轮明月出来了,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时间
《鸟鸣涧》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