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摘要】在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应改变过去绘画活动就是单一的模仿和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欣赏,逐步提高审美水平;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兼顾幼儿不同的绘画水平,进行弹性的指导,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画,从而推动幼儿绘画水平的切实提高。【关键词】指南;尊重;观察欣赏;情感培养【正文】绘画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画画的,通过绘画活动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那么,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协助幼儿达到自己画画的目的、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增强和心智的健康发展,这是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一、幼儿绘画指导活动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不敢轻易下笔、不会画、不敢画。2、 绘画时胡乱图画或注意力不集中。3、 作品大同小异,创作发挥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分析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成人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不科学的绘画指导常常会扼杀孩子们的绘画兴趣。主要体现在:1、 教育价值与目标定位上忽略艺术本体能力的培养,重技能技巧的学习。2、 教育方法运用上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常常把“指导”变“主导”。3、 教育评价的不科学扼杀了幼儿绘画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人式评价标准的干预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指南》的颁布和学习引领广大教师重新对艺术活动的认识,它将艺术领域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这正是它所要传达的一种价值理念,改变绘画活动重技能技巧训练、轻感受表现的绘画现状,强调了幼儿对绘画的“情感态度”,目标中的三个用了“喜欢”这个词,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绘画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改“教幼儿如何画画”这种观念为“教幼儿喜欢画画”。在实践教学当中,我认为把握以下一些指导策略会使绘画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尊重幼儿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值得反思的是:每个年龄段幼儿都有他们一定的特点,如你教小班画泡泡时一定要圆圆的,画栅栏时直线必须直直的,那是不可能的。以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来看,1—4岁的幼儿处于涂鸦期,他们从无控制的乱线涂鸦到有控制的命名涂鸦;3—6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开始用线条和简单图形的组合来表征自己所感知过的事物,这时受限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幼儿画的画是非常不像的;而5-7岁进入写实性早期,所画的的画开始有点像了。学前期的这三个阶段在年龄上的重叠,表明了幼儿发展速度的差异性,切忌对幼儿绘画水平上的“拔苗助长”,只有我们理解了幼儿绘画能力的表现特点,我们就能宽容地对待幼儿的任何一个表现性行为。2、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欣赏《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给出这样几条原则:“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解读《指南》精神,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感受与表现”,而不再重“技能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带领幼儿观察生活
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