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猪尾、牛尾——清代辫子的演变满清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 一夜之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暴力强权与文明进步的抗争, 构成了清代有别于汉族统治朝代的社会内容。然而, 有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演变: 1 、后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2 、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 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 但仍可称金钱鼠尾式。 3 、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着发的部位虽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 4 、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称发辫。 5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 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 这个自然和必然的过程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 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 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 由猪尾巴变牛尾巴, 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第二,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没有人倡导的, 全社会的, 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 不分汉满、不分军民, 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 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第三, 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 1644 年清兵人关到 1799 年以前, 历时 155 年, 占整个清代 267 年的多半时间, 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馒,到 1799 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而 1799 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 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 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 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 而统治能力减弱, 则演变速度加快。第四,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有清一代 267 年间, 一直持续着蓄发
鼠尾、鼠尾、猪尾、牛尾——清代辫子的演变.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