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佛经格言集萃.doc.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佛经格言集萃▲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法句经?教学品》) [ 今译] 如果能活一百岁, 却去学不好的东西, 还不如活一天, 却勤奋追求真理。▲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 “汝昔在家, 曾为何业? ”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 ”对曰:“不呜矣。”“弦急如何? ”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 ”对曰: “诺音普矣。”佛言: “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 罪必加矣。但清净安示, 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 今译] 一个僧人夜晚诵读迦叶佛遗教经, 声音悲切紧张, 产生了后悔不想继续修行之心, 佛问他: 你过去在家里, 曾作过什么事?回答说:喜欢弹琴。佛问:琴弦如果太松了怎样?回答说:发不出声音。佛又问: 弦太紧了怎样?回答说: 弦断声绝。佛再问: 如果弦不松不紧正适中怎样?回答说: 各种声音都谐调具备了。佛说: 出家人学道也是也此, 心意如果调整适宜, 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昧地急躁冒进, 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 心意就会恼恨, 恼恨如果产生了, 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 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安乐,道就不会失去了。▲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 设遇病苦, 能往问讯, 瞻疗所患, 给其所需, 当知是人能善修慈。(《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 [ 今译] 善男子, 如果能看到怨家一丝一毫的善处, 不追究他的恶处, 这人就已学会了慈悲。如果怨家,假如有病苦,能前去问候,探望, 治疗其病患,供给他所需之物,应当知道这个人能很好地修行慈悲。▲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 [ 今译] 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 不应该贪恋执着, 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所以说菩萨不接受福德。▲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 [ 今译] 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佛法而实行布施, 就像人进入到暗室之中, 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心中不执着于佛法而实行布施, 就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射下,能看见种种事物。▲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 今译] 奉养父亲母亲, 爱护妻子儿女, 从事无害的事业, 这样才是最大的吉祥。▲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 今译] 世间大地被称作是最重的, 悲母的恩情比大地还要重。世间须弥山被看作是最高的,悲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 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密》) [ 今译] 世间的骂, 也有二种: 一是骂的内容属实, 二是骂的内容虚假。如果说的是真的, 真的还有什么嗔恨呢?如果说的是假的, 说假的人自得其骂,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又为什么嗔恨?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 问曰: 子以礼从人, 其人不纳, 礼归子乎?对曰: 归矣。佛言: 今子骂我, 我今不纳, 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 影之随形, 终无免

佛经格言集萃.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