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4地球的圈层结构.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入〉前边三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运动,对地球的外部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大气层以内的地球圈层结构。〈板书〉一、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板书〉1、大气圈:环绕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讲述〉(1)边界:海陆表面高空2千~3千km,并且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2)低层大气干洁空气(N2,O2,CO2,臭氧,稀有气体--氩)水汽成云致雨固体杂质凝结核(3)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垂直分为三层。,对流层(17-18、10-12、8-9)、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各层内,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分别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主要研究一下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看到课本p26,自己总结一个表格,对比二者在哪些方面有区别,具体是什么:特点对流层(12km)平流层(臭氧层)主要热源地面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运动对流显著水平运动天气状况几乎全部天气现象天气晴朗(航空飞行)〈提问〉(1)飞机起飞时,会先颠簸后平稳,为什么?(先经过对流层,后平流层)(2)飞机在10km高空由赤道飞向北极,乘客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先颠簸,后平稳)〈板书〉2、水圈(两个主体)(1)两个主体:海洋水97%,淡水3%(冰川2/3地下水30%)〈举例〉节约淡水资源:水龙头的开关以前拧几圈,现在掰一下。(节水用具)(2)意义:①自然景观:水热充沛――热带雨林;②溶解岩石养分――满足生物需要;③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海洋/内陆气候;④伴随自然地理过程:河口三角洲、喀斯特地貌。〈板书〉3、生物圈范围:水圈、大气圈下层、地壳表面不单独占有空间;相互渗透、相互重叠,最活跃的圈层。〈探索〉首先进行一个小活动:这里有一个盒子,你能否在不打开看的前提下,判断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物品吗?你是怎样得知的?(摇,听声音)〈启发〉地球就像这些密封的盒子,我们不能把它打开看一下其内部结构。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有没有受到启发:科学家是怎样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呢?〈板书〉二、地球的内部圈层〈讲述〉和刚才借助声波差不多,现在是地震波,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板书〉1、划分依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物质不同) 不连续界面〈补充〉(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2)地震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速度)。<看图>,横坐标是速度,纵坐标是深度。左边红色虚线是横波,右边实线是纵波。〈讲述〉(1)在地表以下平均17km处(划线),地震波的速度突然增大,称为“莫霍面”。在地下2900km处(划线),横波突然消失(非固态),纵波突然减速,称为“古登堡面”。(2)我们把莫霍面以上的地表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的部分为地核。(鸡蛋)在地下1000km处,波速增幅减慢并稳定,把地幔分为两层。在地下5000km处,纵波速度变大,把地核分为外地核(熔融)和内地核。(3)在地幔的上部,深度大约60-250km之间,有一处于熔融状态的圈层,叫做软流层。它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与地壳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