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陆王学述.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学述徐梵澄 著非禅之悟“狂禅解”,是指以禅宗之,解孔之,自明末以后,大世所病。真以佛理而解儒,史上大有人在,但不入所“狂禅”之列,儒两家皆罕以然。1而有求会通儒或三教合一者,又很少不失。姑从“禅”学稍理出一明确概念。佛入中国以前,当然无所禅宗。 “禅”字本是“祭天”,如“封泰山,禅梁父” 。祭地即■,因祭天之神,所以从“示”,而‘■’“禅”。祭天,■祭地。假借授之“”,替嬗之“嬗”。佛入中国以后,以此字翻Dhyana之音,即“禅那”而称曰“禅”,原“静”,“止”,表一种心理上的修。若以“静”而,于在佛入中国后始有。通常种修是静坐,而静坐是自生民以来已有,甚且很始于道家或神仙家。 《庄子》中言及“今子有大,何不之无何有之,广莫2之野,彷徨乎无其,逍遥乎寝卧其下⋯⋯”。里所的“无”,意思只当于静坐或入定。在空地方的大下静坐,正是一常俗事。若静坐后作止或作妄想,入定或出神,皆是些不同的事。在翻佛典名相尚未准化之,“无”亦以后来音翻之“涅”。那么,无在后来之大乘禅、小乘禅、如来禅之,皆可是佛教中的一种修,即静。而静修,自古有之,在佛教以外各教皆有之,被称外道禅。即如今之默作祷告,也可之于静。全世界各教中皆有之。道家有之,儒家亦有之,不能佛教所有。格从佛教中之禅法言之,台宗之九种大禅,条分析,尽了。通常此所禅,是如来禅与祖禅并。在中国然。中国佛教里的禅宗,是佛教入中国后一种中国文化品,已超出印度的佛教而外。灵山即灵山,其地其名至今仍在,但所拈花微笑而成其教外者,在梵文典籍中如至今所者,了无踪迹可。也曾有史,早已随那陀寺之焚而一并消亡;也根本未曾有何。原本不立文字,只靠以心心。相中土以菩提达摩初祖,史上菩提达摩有其人,因与梁武法不契,遂渡江而往北朝,入嵩山面壁静坐九年。“一渡江”通常解一种神异,一人立在一根芦上而渡江。古代之“”,可想象以芦盖的木船,如《》中所“河广,一航之”,河或是指黄河,而“一”不是指一茎芦草。似乎菩提达摩所授者,不是后来的不立文字之所心,因他最后仍是授《楞伽》。其迁化“洛”,是于北。其“只履西”,有人在雪山路上遇到他手提只履,也似是神化其人的神。而菩提达摩的承世系,除在文有外,在印度亦复无考。我不妨假定,自佛教入中国以后,禅法或静之方一定同并。因最早也有《安般守意》《禅行法想》(均后安世高)之,后下有《禅要秘密治病》(刘宋沮渠京声)等。到梁乃展一独立之禅宗而祖禅。3如何从佛教本身出了么几乎与之以否定的宗派呢?从史点,是因佛教本身已展到出乎凡人力所可操持的限度以外了。三藏之文字,除所的典以外,即方的著作如注疏等,已是汗牛充,有如儒家之籍既博,“屡世不能竟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既非人力可,自然不免弃斥。而量上又很少新,不足以人心求易求步之需。于是在印度自而后,抵抗不婆教的力,佛教大乘本身,到密乘方面去了。在中国一方面到相当限度接受了密乘,一方面来了一大廓清运,展了禅 宗。其次因一种形而上的要求(即叔本所的 MetaphysischesBedurfnis)在凡人皆有,不限于知分子。 大致投入僧伽的, 也是混,多人并不字, 知水平不高。 比方禅宗六祖慧能,便是字不多的人。由是不能以佛学之学重,而直于学佛之佛。另外从哲理方面看:遥遥一涅 的目在,一大部空宗般若的在前,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如。那么,便是一切皆空了。1而究竟仍有梦、幻、泡、影

陆王学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10-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