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不同视角的差异及相互借鉴
论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不同视角的差异及相互借鉴
作者:孙娟刘素珍
摘要: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经济核算。微观绿色核算是宏观绿色核算可靠性的基础,二者具有内容和目标的明显依存性。通过对绿色GDP核算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不同视角比较,可从提高相关信息可靠性和有用性的角度,探索宏观与微观绿色核算信息一体化的途径。关键词:绿色GDP;环境会计;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环境问题引入宏观和微观经济核算中,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及环境工作者的共识。绿色GDP核算和企业环境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的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绿色经济核算。两者虽然目标一致,但由于核算的视角不同,没有形成宏观与微观应有的协调和借鉴关系。两者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各有核算中的瓶颈问题难于突破,均没有形成成熟可行的模式。本文试图透视两者的不同出发点,实现趋利防弊,优势互补,寻求解决其瓶颈问题的途径。
一、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不同依据
13>.实行绿色GDP核算的依据
绿色GDP,主要是在宏观经济核算层面上,将资源减耗成本、环境成本从传统GDP中加以扣除,形成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终形成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与核算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环境管理的成果。但就绿色GDP的核算,尚没有公认的模式可借鉴。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是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总方针指导下的,提供一整套反映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报告体系。在2005年开始的全国十省市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中,人们的普遍体会是:项目的实施必须一方面积极借鉴诸如联合国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框架(SEEA)的合理内涵,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务必考虑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的经验与信息资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加以完善,建立可行的初步的环境核算框架体系,力图逐步实现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总体框架的目标。
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明显的特征,绿色GDP对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主要从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反映产业部门、重点污染行业及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损失;从扣除虚拟治理成本的角度,对传统GDP进行必要的调整,科学、合理地评价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通过核算经环境因素调整的部门和地区的绿色GDP,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长期发展,为科学地进行环境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企业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是指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及有关环境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报告的行为。环境会计将环境要素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纳入了会计核算系统,扩展和丰富了传统会计资产、负债、费用及收益等会计要素的内容,对其确认和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企业对环境资源的维护或损耗,计算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资源维护及补偿责任,核算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获取的经济利益。
依据会计核算原则,环境会计核算必须以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为前提。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主要依据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相对传统会计而独立地确认与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资金运动,
论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不同视角的差异及相互借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