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药操作规范步骤一:直肠给药准备工作器物准备:注射器、直肠管、甘油(或石蜡油)、碘伏(酒精、生理盐水)、棉签、药品(直肠给药有专用直肠管)病员准备:排便、心理放松药品:拟用药品,38-40℃温水预热。环境:屏风遮挡、合适室温、。步骤二:直肠给药1、选择体位:使患儿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趴伏家长双腿之上)2、抽药:将药物抽进注射器内,继续吸入少量空气,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管腔尾部。3、连接直肠管,直肠管涂抹润滑剂。4、插入直肠管:平缓、轻柔、插入5~10厘米。5、注入药物:缓慢推入6、拔出直肠管步骤三:给药后处理1、患儿保持采取卧位6~、注意观察有无药液溢出,及时处理。3、观察给药后得反应,就是否排便、或有不舒服等。注意事项01、掌握直肠给药指征,腹泻严重得患者暂时不适宜直肠注射疗法。02、婴幼儿肠壁薄,灌肠管不要太硬,注意动作轻柔,润滑、、直肠给药容积不宜过大10ml以内为宜。04、把握进管深度,0-1以下5cm,1-6岁5-、直肠给药后务必保留足够时间,以供药物吸收,、庆大霉素不能直肠滴入。0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08、、给药结束后要拍拍孩子屁股,使其肌肉收缩。掌握直肠给药指征: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禁用;11、、注意影响药液保留得因素:药液温度、体位、药液用量、药液性质、给药深度、,具有丰富得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1、由直肠上静脉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有首过效应)2、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与肛门静脉吸收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3、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得吸收。直肠给药得中医作用机理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得关系,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得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得目得;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得功能。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经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复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效果,若病位在肠腑,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效。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经络相关,表里络属,在中医脏腑联系最为密切。肺主治节,就是大肠按正常规律传导得条件;肺主宣发,就是大肠得以濡润得基础;肺主肃降,就是大肠传导得动力;肺主通调水道,就是大肠润燥得枢纽。一旦发生病变,肺肠之病可以相互传变、累及以致恶性循环。直肠给药得优点:1、70%药物避免了肝脏首过消除,提高了药物疗效,,避免了对胃肠得刺激,还可避免胃酸与各种消化酶对药物得破坏,大大提高了药物得生物利用度—-更安全、、吸收快、起效快,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国内外有关人员曾对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四种剂型进行生物利用测定研究,结果:直肠给药半小时就能起效,口服约一个小时起效:崩解、溶解、吸收注射给药吸收快,但清除也快,在体内维持血药浓度时间很短,呈直线下降。5、操作简单,无创伤,刺激小,病人乐意接受;6、剂量准确、方便、、儿童直肠给药堪称绿色疗法,即:无创伤,
直肠给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