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单元知识点科学技术与人类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1、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在医学、天文、数学等很多方面,对世界文明做出过贡献。 2、中医起源于黄帝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医,他们用汤药和针灸为病人治病。 3、扁鹊是当时民间最有名的医生,他采用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法”为人治病。人们称他是能让“死人”复生的神医。“四诊法”一直成为我国中医学的传统诊病方法。有很多疑难杂症,就是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寻病灶、除病根。 4、伤寒是指霍乱、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 5、我国传统医学在东汉时期达到一个新高峰。华佗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与他齐名的还有张仲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一直被后世奉为经典之作。 6、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神医,外科手术很出色。他每次手术时用“麻沸散”实行麻醉, 成为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比西方要早 1600 年。7、华佗还注重疾病的预防,模仿各种动物,如虎、熊、鹿、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一套健身体操。《五禽武功图》五禽戏 8、我们现在作的广播体操许多动作都吸收了古代医疗体操的精髓,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外国人称中国是医疗体操的始祖。 9、良药苦口利于病,小小银针治杂症。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诺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后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生活能够自理。 10 、青铜器是由红铜、锡、铅等经过上千度的高温凝练而成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夏朝就被制造出来,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 16 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11 、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出土文物。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 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象征。 12 、战国时期曾国的曾候乙墓葬出土的编钟是用青铜铸造而成,至今能演奏乐曲, 成为我国音乐史商的奇迹。 13、东汉时期的铜奔马( 马踏飞燕) 是中国旅游业的标志。由于多次出国展出, 奔马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倾倒了无数国外观众,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铜奔马现在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4 、商朝的甲骨文中记载了很多日食、月食现象,春秋时期的鲁录。 15、《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共收有 246 个问题, 全书分为九大类, 就是九章, 系统总结了先秦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其中负数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全书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特色: 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它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6 、算筹是我数分纵式和横式两种,个位用纵式, 十位用横式, 依此类推纵横相间, 遇零空位, 从而表示自然数。运用算筹进行演算, 遵循十进位记数法, 不用运算符号, 只是通过算式的逐步变换获得问题的解答。算筹是 2 珠算发明前最为有效的计算工具。 17 、郭守敬是元代接触的天文学家(河北邢台人)先后创造和改进了简仪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与王恂、许衡等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它以 日为一年,与现行公历周期相同,比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 26 秒。它的问世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18 、祖冲之(河北涞水)时南朝时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取得了很过成就。求出圆周率的值应在 和 之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 位。这个数值一直到 15 世纪才被阿拉伯的数学家求得。祖冲之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也有很多成就, 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 人们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19 、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地动仪的发明比欧洲早了 1700 年,表现出了我。现在测量地震的很多仪器都借鉴了地动仪的原理。 20、从张衡地动仪的故事中, 能够学会什么?张衡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1 、历史上其他的天文学家:刘洪: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乾象历》被称为划时代的历法; 中国古代四大天文学家:张衡、石申、郭守敬和祖冲之。 2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蔡伦) 、印刷术(毕升活字印刷) 、指南针和火药。 23 、纸使用前一些国家、地区的书写材料 24 、造纸的过程体验: (1 )准备原料:面巾纸、卫生纸、旧报纸。(2 )准备工具:脸盆、水、小搅拌棍、筛子、纱布或干毛巾、平板等。(3 )过程: A、将各种纸撕碎后浸泡在水中,用小棍不断的搅拌。 B 、将浸泡后的纸张煮成粥状,变成纸浆。
冀教版六下社会知识点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