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太仓方言聊昆曲.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太仓方言聊昆曲娄东昆曲社陈有觉冯惠娟冯惠芬石矢甲:哎!倷这个活人,那能在揩眼泪,啥格事体这样伤心?乙:吾看中央台《等着我》感动了,是“吃素碰着月大”——难得落小雨哉!甲:太仓寻亲“小秀才”顾文忠,七年帮助145位宝贝回家,上了“中国好人榜”。乙:对!文化古城太仓,“秀才象天上的星星”——多得数勿清。甲:吾伲阿来“茜泾人上太仓”——壳(准备)一日,也试试帮忙寻人?乙:好!我伲一蹈来帮忙寻啥人呢?甲:吾先让倷讲一讲,太仓叫得响的文化名片有哪几张?乙:难不倒吾格!(得意地板起手指,如数家珍)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娄东画派发祥地、江南丝行发源地、牛郎织女降生地、唐调发源地、双凤民歌等。甲:张釆《太仓州志》记:“吾州魏良辅开昆腔一宗嗣,有瞽者张野塘以絃子著……”乙:噢!吾忘记老百姓唱的:“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昆曲的名片哉。甲:昆山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记:“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之南关。”乙:魏良辅住太仓,格是“铁板订钉”——响铛铛的历史。甲:绍兴王骥徳,《曲律》记:“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乙:伲太仓的昆曲,是“隔窗盘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甲:吴江沈宠绥《度曲须知》记:“……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乙:噢!格点都是正史,吾是“吃了萤火郎”——心里明亮。甲:魏良辅“十年不下楼,”拿南曲和北曲合在一道,研制成功“水磨调”,与女婿张野塘一道改制三弦、提琴;再与学生梁辰鱼等一道创作昆剧和江南丝竹。乙:吾是“带眼镜掀锅盖”——恍然大悟。“昆曲”和“江南丝竹”是姐妹花啊。甲:400年前史料,还有2001年前所有报纸、杂志都公认:“昆史从魏良辅开始”。乙:格是“十字路口的告示”——众所周知。甲:曾经,苏州戏校“纪念曲圣魏良辅于太仓创建‘水磨腔’专场”,在太仓新艺剧场隆重举行,电视台、报社都来采访报导格。乙:噢,伊趟活动是“唐僧的书”——一本正经。甲:苏昆师生到良辅中学,杨校长先问:“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什么地方?”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响亮回答:“昆曲发源地”!乙:太仓其他学堂的学生,也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甲:滇昆沙沙白尼老师,亲临太仓考察后写:“太仓和苏州,是昆曲之乡!”格是“千里送鸿毛,礼轻情义重”。乙:让娄东曲友赛过是“六月里吃生姜——热乎乎。”甲:北京昆曲家丛兆桓,耄耋之年,千里迢迢调研魏良辅研制“水磨腔”的“南码头”。乙:丛老是“大戏班出生”——中规中矩,伊倷是“喝了热开水”——热心。甲:苏昆凌继勤、柳继雁二老,来太仓参与“昆曲回娘家”,演唱《牡丹亭》折子戏。乙:伊俩是“关公闷声卖大刀”——货真价实。甲:台湾洪惟助教授率中央大学研究生考察团、明珠新闻采访团等来太仓考察交流。乙:啊!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一家亲呀!甲:日本东京大学张勤、尾上教授来娄东昆曲社采风。乙:“好酒不怕巷子深”,懂行的外国朋友,照样晓得太仓是昆曲娘家。甲:上海田笙曲社,苏州欣和、优兰曲社分别来太仓演唱实景版《牡丹亭·游园》。乙:沪苏太曲友,一道传承昆曲,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甲:滨江临海的太仓,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人雅士多聚,又是昆山腔产生地。乙:格么哪能有人讲“昆曲是昆山腔,昆曲姓昆”呢?甲:《振飞曲谱》序一俞平伯记:“昆山腔……太仓有魏良辅者,夙娴旧曲,喉转新声,清唱南词,曰水磨调。”乙:我是“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昆曲是水磨调,魏良辅是太仓的。甲:

太仓方言聊昆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