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毛 1943-1991 / 师永刚著] 书籍介绍: 三毛去世 15 年后家人亲朋首度开口揭幕红尘往事。独家披露三毛自杀真相、与王洛宾恋情传闻内情、师从白先勇等诸事新解。三毛最后成都之行肖像日记。陈家姐弟首次公开的百余幅珍藏图片。三毛大姐陈田心口述作序、南方朔先生、三毛作品受托者陈宪仁先生联手作序。华语圈最权威三毛纪念传记版本。------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她要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 1) 1991 年1月4 日早晨 7 点钟,台北市士林区荣民总医院医护早班查房,发现三毛不在病床上,医护人员查看房内浴厕,看见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已气绝身亡。经医院方面报警, 士林警察分局人员立即到场搜证, 并将三毛遗体抬到房间内, 报请检察官勘验。 10时 10 分,检察官罗荣干与法医刘象缙到场勘验时,三毛身上穿着病号服,血液已沉于四肢, 呈灰黑色, 颈部勒痕相当深, 显然于医护人员发现之前, 已死亡多时。法医推断三毛吊颈时间是凌晨 2时。在台湾, 对于死者死因的确认, 须由司法系统的检察官与专业的法医人员共同在现场查验。检警双方勘验发现: 三毛是以一条肉色的丝袜, 绑挂在浴厕马桶上方一个医院专门让病人挂点滴注射液的铁钩上, 再将丝袜套在颈部的。检警人员认为, 三毛自尽的浴厕内, 医院设有马桶扶手, 三毛只要有一点点的求生意念, 就可立即扶住扶手, 保住性命。三毛没有留下遗书。检察官为了解其死因, 询问荣总的医护人员与三毛的父亲。医护人员说, 三毛在前一天晚上特别交代护士, 她半夜不容易入睡, 希望医护人员没事不要去病房吵她。检警人员是在勘验三毛遗体时,才发现报验单上的“陈平”就是作家三毛。那天下午至接近傍晚时, 广播、电视新闻, 铺天盖地的所有的消息皆在探究她如何因病入院,手术成功后却厌世自杀。那一年她只有 48 岁。越接近晚间,台北市的各处,都有消沉孤独的灵魂在低低啜泣。一位当年亲历此事的女孩子回忆说: “一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清楚地记得, 我们一群女孩子都赶回家, 其实是单身女子合租的公寓, 圣诞节刚过不久, 客厅里有一棵暂明暂灭的圣诞灯树, 我们熄了大灯, 在圣诞树边的餐桌上点起一支蜡烛, 播放三毛所写的专辑《回声》, 晚间 7 点整, 齐豫清朗激越的声音唱起来了: 今生就是那么地开始的, 走过操场的青草地,走到你的面前,不能说一句话,拿起钢笔,在你的掌心写下七个数字, 点一个头, 然后, 狂奔而去。守住电话, 就守住度日如年的狂盼, 铃声响的时候, 自己的声音是那么急迫:是我、是我、是我、是我是我是我。七点钟,你说七点钟?好、好、好, 我一定早点到。正文她要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 2) 听到‘是我、是我、是我’齐豫高八度的唱腔时, 我们齐声高歌, 然后听见远远地, 从别的巷弄深处,也有这高八度的‘七点钟?好、好、好,我一定早点到。’由远而近,由叮咛低语而至高声唱和。”那是内行的“三毛粉丝”才会播放的歌曲, 她的初恋故事的第一句“今生就是那么地开始的”很能说出那个时代很多女子的心声。那是一个用爱来证明自我存在的时代,很多女人、男人,心里都在激动地怀想,却不知如何说出口。那是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间的过渡期, 她有探险家的勇气、旅行者的浪漫、艺术家的细腻; 她到遥远的欧洲, 走进撒哈拉沙漠生活,将那里的生活杂揉进她个人的爱情与家庭,给当时信息封闭的台湾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并且因为她的家庭故事,使得撒哈拉沙漠不再遥远。但她也是最平凡的家庭主妇, 她经常说她需要爱,特别是在她长时间哀悼她的西班牙丈夫荷西之后。经历丧偶之痛、一个穿波西米亚大花裙的女人,冬天穿高筒马靴、夏天配凉鞋,起风的时候, 大花裙吹涨起来, 她走路有风, 像一只风筝, 随时准备起飞或者降落。在那个时代, 三毛那样的穿扮是一种时尚, 她那一头印第安女孩式的黑发, 中分, 扎麻花辫, 象征着对自由与爱欲的强烈渴望及感性的想象。那是一个名牌消费与超级名模还未到来的时代,那是一个对爱的欲望远超过物质消费渴望的时代! 当三毛自杀, 有一种大时代的伤感, 那样热烈追求真挚爱情, 或是与他者美好感情的时代,是否已随她而逝? 陈嗣庆经过一天深思,对于三毛的往生有了新的见解: “就好比我和三毛一起搭飞机到美国, 她的票买到夏威夷, 我的票到华盛顿。夏威夷到了, 她先下飞机, 而我继续坐到华盛顿。我们不再一起飞,可是我心里有她,她心里有我。”回到三毛的死亡之谜。正文她要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 3) 今生是因着初恋开始的, 看破余生, 是否也是因了真爱已逝?台湾的语言习惯不说“去世”, 而说“往生”。死者魂魄往矣, 需要哀悯的则是生者,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母亲缪进兰这一对风度儒雅的父母。时年 79 岁的父亲陈嗣庆律师,在当日接受了《联合报》记者的访问: “您觉
三毛1943-1991.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