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家在以“文儒之盛”著称的宋代, 书坛上的狂放气息逐渐减弱, 道德观念悄悄注入字里行间。许多政治活动家兼书法家,诗宗杜甫,文继韩愈,书法师承则选中了颜真卿。“人品”与“书品”相统一, 成了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大文豪苏轼的书法被誉为“北宋第一”, 他的书法也和诗文一样, 体势宽博,纵逸豪放。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苏门弟子黄庭坚书法与苏轼大不相同,笔画苍劲,拙多于巧。北宋、米芾:茗溪诗帖被人称为“米颠”的米芾, 也不像唐人那样狂放, 而是险而不怪, 奇正相生。北宋· 蔡襄、谢赐御书诗一代名臣蔡襄,字如其人,持重安和,字字端严劲实。福建泉州洛阳桥苏、黄、米、蔡并称为“宋四家”。值得一提的是, 在宋代,“蔡”原是蔡京,但后人认为蔡京人品太差,就把他换为修建洛阳桥为民造福的蔡襄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6 07:28 苏轼( 1037 ~1101 ) 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1057 年(嘉祐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 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 1100 年(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 1101 年(建中靖国元年) 7月死于常州。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 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 “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的书法, 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1]黄庭坚( 1045 ~1105 )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1067 年(治平四年)进士。 1070 年(熙宁三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北宋四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