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原著的基本脉络
前面分析了商业资本参加平均利润的形成,通过商业利润的形式获得平均利润。下面主要分析货币资本如何独立化为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家又如何凭借他对资本的所有权,向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要求分割平均利润。由于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利润便分为利息与企业收入。
结构: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本篇包括第21---36共十六章的内容,是《资本论》中份量最大的一篇,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1、第21---24章研究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是全篇的理论基础。
2、第25---32章考察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本及虚拟资本的问题,分析生息资本运动和现实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全篇的中心内容。
3、第33---35章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4、第36章分析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是全篇的总结。
特点本篇是第三卷最困难、最难懂的一篇。既涉及到抽象的理论分析,有谈到大量的银行、信用、证券交易等具体内容。
基本内容
借贷资本与利息率
在职能资本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与此同时,另一部分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正好缺少资本,这样便产生了资本的借贷关系, 从资本运动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就转化为借贷资本。所以,借贷资本就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作为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用公式表示:
G-----G------W------G’-------G’。借贷资本的运动一方面表明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货币资本的自行增殖,因此借贷资本最具有资本拜物教的性质。
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而这部分资本只有在职能资本家手里才能发挥职能资本的作用,才能产生利润。因此,职能资本家获取的平均利润要在量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归借贷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以企业主收入的形式被职能资本家占有。在借贷关系下,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它是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
利息的高低受利息率的影响。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其次还受资本供求的影响;最后,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由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资本
信用是指商品买卖过程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采取延期付款的形式赊购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对于促进商品流通,加速资本周转,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商业信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信誉低、流通范围小等。
银行信用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时所发生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能够提供数额更大、期限更长的信用。银行就是经营货币业务,充当借款人和贷款人中介的企业。银行信用是通过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实现的。
银行资本属于职能资本的范畴,它是以获取银行利润为目的的。银行利润是资本家投资银行业,经营银行业务而获取的利润。其最终来源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