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城片分区规划宁波市规划局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3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4第三章 产业发展规划 4第四章 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 5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5第六章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规划 10第七章 景观风貌规划 11第八章 综合交通规划 12第九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略) 13第十章 综合防灾规划 13第十一章 海绵城市规划 15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6第十三章 村庄发展引导 17第十四章 控规编制单元划分 18规划总则规划目的为了落实《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要求,推进促进慈城片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增强慈城片地区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彰显城市风貌特色,进一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有效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区域内村庄规划编制,特开展慈城片地区分区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南至姚江,东南至绕城高速,东北和西北至江北区行政界线,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16-2030年。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集约发展。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4年调整完善)《宁波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宁波市区(主城区)环境功能区划》《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宁波市慈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国家、浙江省、宁波市的有关规定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专项规划等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慈城的城镇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都市近郊片区,高新都市产业集聚区。,,;2030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目标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逐步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农娱体验、助农致富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体验区、生态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培育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休闲观光业,形成更加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使慈城成为宁波新型农业发展示范区。工业发展目标顺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业创新等趋势,加快依托平台,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产业实力,使慈城成为宁波都市工业发展示范区。服务业发展目标致力打造“北、中、南”三大区块,推动优势互补、区块联动,以“休闲慈城”为旅游品牌,使慈城成为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生态格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确定的生态格局,充分利用规划区山灵水秀的优越生态环境的自然特征,构建“两区四廊多轴”的生态格局。两区:主要指北部山林涵养区以及南部姚江生态农业园区。四廊:主要包括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交通生态走廊、绕城高速公路生态走廊、慈江运河文化生态走廊以及姚江生态走廊。多轴:主要指内部连接各片区的河流水系生态轴线。生态保护红线1、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廊道等地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6515公顷,其中一级管控区1385公顷,二级管控区5130公顷。一级管控区:为江北英雄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管控区:主要为山体林地、慈江生态走廊、高速公路两侧生态廊道和姚江生态农业园区等。2、管制措施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分级管理。一级管控区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控,禁止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线内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环保生态的原则,并满足低强度和低密度的规划要求。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空间规划结构规划建设用地总体形成“两城一区两轴”的组团形空间结构。两城:慈城古城、慈城新城;一区:高新产业园区;两轴:以古镇为中心向西向东串联各个功能片区的休闲旅游轴,以新城为中心向西向南延伸的城镇功能发展轴。中心体系规划慈城形成三级中心体系:片区中心、特色中心和组团中心。片区中心位于慈城新城片。定位为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布置商业商务办公、公共服务、产业研发、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特色中心位于慈城古镇,定位为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中心,集中布置文化、旅游等特色服
宁波市慈城分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