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 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 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 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 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
(由带队老师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
(2)影像资料(航片)。
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
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
土地利用规划实地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