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咏物言志诗.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吭物诗鉴
【学习目标】
1、明确咏物诗的概念及特点。
2、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
法。
3、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
情感。
定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
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
思想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蝉》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咏柳》
A可
、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
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其“神似”
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
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所咏之物:石灰。
特点:历经磨练、不怕牺牲、坚守清白。
表达情感: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拟人。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岀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所咏之物:蝉
特点:
饮清露;声自远
表达的情感:赞扬蝉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所用的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蝉自况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④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③凌云④始道⑤高。
注: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蓬蒿:两种野草。
⑧直待:直等到。④凌云:高耸入云。⑤始道:才说。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狂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
池也
《小松》:这首诗托物言志,以小松喻
人,刻画生长于深草、蓬蒿中却有顽强的
生命力,最终挺拔高耸,有有凌云之志的
“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
“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
势。
《北陂杏花》:
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
把杏花比喻成“雪”和“尘”,并形成
对比,写它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
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
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
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
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
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
境烘托)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一指特点一析手法一知感

古诗:咏物言志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
  • 文件大小2.96 MB
  • 时间2020-11-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