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类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1
完整版课件
题材特征
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
2
完整版课件
形式标志
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
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
3
完整版课件
基本内容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4
完整版课件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5
完整版课件
思想感情
咏物言志诗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咏物诗中常常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例: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人感叹菊花开不逢时,决心改变它的处境。寄托了诗人欲改革现实,施惠人间的理想与抱负,感情豪壮。
6
完整版课件
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例: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表面上写蝉饮清露,居疏桐,不借外力而蝉声远传。实是采用比兴手法,以物自况(自喻),通过蝉的高洁形象,比喻人(自己)品格的高尚。
7
完整版课件
又如: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表面写松树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联系杜荀鹤一生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终未酬志可看出,作者以物自喻,表达对自己虽有凌云志,却无人赏识的哀叹。
8
完整版课件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例: 官仓鼠 晚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以官仓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吸吮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大老鼠”为何会有恃无恐呢?诗人故意一问,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9
完整版课件
常用技法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10
完整版课件
咏物言志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