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物流业十地二五规划--20100902第一章 总 则
第—条 规划目的
物流业已成为长沙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为了对长沙市各类物流资源与新建设施进行整合,构建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引导长沙市物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货运车辆对中心城区的影响,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在长沙市商务局的主持下,组织编制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及年限
规划区域:长沙市行政区域,包括五个区、一个县级市和三个县。
规划年限:2010年至2020年按10年设计,对2030年的发展提出展望。
第三条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创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和“5+3”城市群发展的进程中,能够支持保障社会经济与城市的快速高效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贸易业发展;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全社会物流资源,努力做到政府推进,企业提升,全民受益:在我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先行先试,形成现代物流业制高点与产业集聚中心。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重点服务于长沙市制造业、商贸业的发展;
(2)紧密结合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及不同层次需求;
(3)强调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4)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
(5)近远期结合,适度超前;
(6)通过重点项目推进规划实施。
第二章 长沙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环境
第一条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趋势
● 物流业务社会化
生产与流通企业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而非自营。寻找合适的达到国际化运作要求的物流服务商。物流产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 业务运作专业化
专业物流发展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物流业的市场分工逐渐清晰,
物流服务向提供一体化全程增值服务转变,整体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 操作技术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作业全过程的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应用。
现代物流装备和先进物流技术一体化发展。
● 行业参数标准化
物流行业参数标准化是物流服务走向社会化、国际化和集约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的必要条件。
第二条 长沙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
● 华中经济区
华中经济区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能源相对不足,制造业大有发展空间。从该区域输出到其他地区的多是农副水产品,以及部分轻纺品、装备机械及汽车等。从其他地区输入到该区域的多是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品以及一些能源。
主要货物流向如图2-1所示。
图2-1 华中经济区货物流向示意图
● 武汉地区
武汉是我国铁路、公路及长江航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工业和物流业相对发达。
传统工业物流包括煤炭、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物流i新兴产业物流包括
医药、通信、化妆品、汽车、服装及其相关产业物流:流通领域物流主要是以武汉商品集散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的物流市场;武汉将形成以七大物流园区为辐射核心的现代物流圈。武汉、长沙是华中经济区的两大省会城市,两地交通经济往来联系紧密。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促进两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了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长沙为“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享有部分省级权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珠三角地区北上的公路运输主通道京珠高速经由长沙,其中运往湖南各地的货物大多需在长沙集散或中转,长沙物流业应以珠三角为依托,逐步走向综合化、国际化、现代化。
第三条 长株潭城市群大物流系统
长株潭及“5+3”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使人和物的流动范围扩大,推动了长株潭地区交通和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将扩展城市经济活动的辐射范围,拉动区域经济平衡平稳增长。长株潭三市在联合建立现代
“大”物流系统时,三市各有侧重:
长沙——充分发挥长沙霞凝新港通江达海的优势,依托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侧重于建设包括国际物流在内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系统。
株洲——依托冶金、化工、肉类食品加工、服饰、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冶金、化工、粮油、服饰、机电产品等物流服务系统。
湘潭——依托电机、冶金、医药、林产品、农产品等产业优势,侧重建设矿石、钢材、林产品、农产品等物流服务系统。
第四条 长沙市物流节点现状
长沙市物流节点包括政府规划建设的大型物流园区和企业自建的配送中心、
货运枢纽和货运场站、停车场和仓储区等,主要物流节点如下表所示:
物流结点
说 明
金霞物流园
依托霞凝港,重要的现代化水陆联运中心、国际物流转换枢纽和大运量工业基地。
中南物流园
位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提供配载、仓储、装卸、住宿、加油、维修等一系列专业化的服务
长沙市物流业十地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