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经 理: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 核:
目 录
1
任务由来 1
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 1
勘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1
勘查工作评述 1
勘查工作量 2
2
自然地理环境 2
地形地貌 4
地质构造与地震 5
地层岩性 6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6
不良地质现象 7
地质环境评价 7
7
边坡概况 7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发展趋势 8
10
防治措施建议 10
防治工程的设计参数建议 11
11
结论 11
建议 11
附 图
图名 比例尺 图号
1. 工程地质平面图 1:500 1-01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 2-01~2-02
3. 钻孔柱状图 1: 200 3-01~3-02
任务由来
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
依据相关规范规定,拟定本次勘查的工作任务为:
(1)查明工作区范围内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地质特征、区域地质条件等;
(2)查明场地内各岩土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关系;
(3)取得相应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环境水的腐蚀性;
(5)查明边坡形态特征、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情况及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6)评价边坡稳定性及(潜在)破坏模式、危害程度,提供边坡防护工程设计所需岩土参数,为边坡治理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勘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勘查执行的规范、规程主要有: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19-2006)
勘查工作评述
该边坡勘查工作始于2014年8月30日,至2014年9月5日结束野外工作,工程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同时开展,随后进行钻探工作,野外工作结束后转入室内报告编写,完成工作均达到质量要求。
(1)工程测量
本次勘查主要工作内容为地形测量、剖面测量及工程点定位测量等,采用GTS-311全站仪施测,地形图数字化成图。
地形测量:采用RTK、全站仪采点,全数字化成图,采用测图比例尺: 1:500,测量范围为
工程地质周界以外27~80m,内容包括CNG储备站、交通设施、管线、旱地、林地、小路、排水沟及边界点等,采点后制作成初始图纸,后由作业人员到野外调绘,补充、修改完善后方为本次正式用图。
剖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剖面两端点埋石,采用比例尺为1:200,测量时均有地质人员随同进行地质编录。
定点测量:所有钻孔、主要地质及水文点、边坡范围边界点均用全站仪实测,测量精度与图根点精度相同。
使用仪器的精度及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总体来看,本次工程测量施测方法正确,数字化成图进度高,制图内容和线划等满足工程测量规范及地形图图式要求。
(2)工程地质测绘
调绘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重点调查不良地质体、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及特性;对于勘查区内具重要工程意义的工程地质点、线,采用半仪器法或全仪器法定点上图并作现场描述、拍照。
(3)工程地质钻探
本次勘查投入XY-1A型钻机1台,采用机械回转取芯钻进方式。钻孔开孔孔径为Φ108mm,终孔孔径为Φ91mm。
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冲洗液流量及回次进尺,以确保采取率满足要求。本次钻探对破碎、易垮塌段采用跟管钻进工艺,其操作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进行,土层采取率>80%,破碎岩层采取率>65%,完整岩层采取率>85%,质量达到优良。钻孔岩(土)芯按顺序装箱,及时编录、采样,进行数码拍照。对钻孔初见水位、终孔水位均作观测,且终孔静止水位观测时间均大于24h。此外,
边坡工程勘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