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边上的报春花
杨朔
杨朔(1913--1968)原名
杨毓晋,山东蓬莱县人,
是在散文创作方面具有突
出成就的我国当代著名作
家,是建国以来人们公认
的第一流的散文作家。杨
朔散文的代表作有《荔枝
蜜》、《雪浪花》、《海
市》、《香山红叶》等
、生平和创作道路
①一九二六年小学毕业,一九二九年随舅父到关外谋生,
在哈尔滨一家英商洋行里当办事员。在此期间,他一面做
事,一面攻读英文,并跟随一位前辈研习中国古典诗文
这些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东北沦陷后,他离开哈尔滨到上海、武
汉、延安、广州等地,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开始写作抗
日救亡的文章,第一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就是反
映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的内容。一九四二年杨朔
从敌后回到延安,写了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
《红石山》
③解放战争时期,杨朔转入部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
随大军跋山涉水,转战于华北一带,参加过清风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写了《北线》、《望南山》、
《英雄列车》、《血书》等一系列小说。
④建国后,杨朔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抗美援
朝时期,写了颇有影响的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写
《鸭绿江南北》、《平常的人》等许多散文、特写
九五四年回国后,杨朔又到祖国西北和东南沿海各地
釆访,写出了《西北旅途散记》、《石油城》、《滇池
边上的报春花》、《厦门港的风浪》等通讯、散文。这
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生活的作品,收编在一九五
七年出版的《铁骑兵》中。一九五六年后,杨朔做外
事工作,访问过许多欧、亚、非国家,写作了大量反映
亚非拉人民反帝斗争的散文,出版了多种散文集:《亚
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九五六年以后,作者倾注全力在散文创作上,获得了
丰硕的成果。
⑤文革时期,杨朔受到了残酷迫害,于一九六八年
去世。
杨朔散文的思想内容:
杨朔解放后的散文创作,从题材来看,大抵可以分
成四类:
。
2反映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3描写祖国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美好的心灵的。这是
些充满诗情画意、内容十分丰富的抒情散文,代表作
有《画山绣水》、《泰山极顶》、《香山红叶》、《茶
花赋》、《雪浪花》、《荔枝蜜》、《西江月》、《秋
风萧瑟》等。
4歌颂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深情厚谊的。《印度情
》、《樱花雨》、《生命泉》等
因而,
()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在杨朔的散文中占有最
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这些“无名英雄”
“普通劳动者”的歌颂,是贯串杨朔散文的总主
题
“新旧对比”在杨朔散文中是一个很重要
的内容,他期望读者能在比较中来认识和肯定我
们的事业;
白杨朔的散文映照出了我们时代的侧影,革
命性和抒情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杨朔散文在思想内容上的不足
三、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1感情浓郁,诗意盎然。
所谓作品的诗意,首先就是在客观事物启示
下的思想的升华;其次是蕴含在他对景物的巧妙
刻画之中,“以诗为文”是杨朔散文创作的主要
艺术特点。
2构思精巧,曲折有致。
艮讲究“变”的艺术,即颇受称道的“转弯”
艺术。
3语言清新、绚丽、凝练,文中妙语佳句颇
多
写优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写于1955年。当时新
中国成立不久,看到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
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短短几年就消
除了多年来的民族隔阂,结束了过去民族对立
相互仇杀的苦难历史,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
建设社会主义,迎来了生活中长年不谢的春天,
作者无比欣喜。云南地处边疆,
聚居着二十六种兄弟民族,作
者来到春城昆明,感触特别强
烈,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局m恐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面,是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
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被人们誉为云南高原上的一颗
明珠
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
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在云南众多湖泊中,它的面
积最大;在全国的内陆湖泊中,它占第六位。这座高
原湖泊,既有湖的秀丽,又有海的气魄。在微风习习
的时候,两岸垂柳轻舞,万顷碧波,平静如镜,它是
柔美的;在狂风暴雨的时候,波涛汹涌,白浪滔天,
它是刚劲的。湖面上风帆点点,在湖的周围,又有名
山胜景,湖光山色,确是优美动人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
心。游览内容十分丰富,观光者
既可乘船环湖探险访石器时代的
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遗迹,又
可在滇池沿岸游览云南民族村、
大观楼公园、西山森林公园、白
鱼口公园、郑和公园、盘龙古寺
官渡金刚塔等十几个名胜古迹。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