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都有两面性
每一个生命都有两面性,即空无性和有为性。认识
这个自然界也是用这个两面性去分析、了解的。虽然多数
人会利用这个规律,但不认识这个规律,学佛人也是如此。
当让他站在一面去认识另一面时,却成了登天之事,比如:
从有欲过度到无欲;从万有过度到什么也没有。而我们不
要说过度,就是站在有上认识一下空也成了难事。
离开了自己的利欲,整个世界就变的无意义了。人
们怕空,怕无意义,就拼命的争取个什么东西,在争取的
过程中,有胜利的欢乐、有失败的痛苦,于是喜怒哀乐就
成了人们的主流,而且苦大于乐,苦长乐短,为摆脱这样
的苦,才有了宗教
佛教为了解决这种苦,用它独特的角度和方法教人
离苦得乐,统观一下,所有的苦都来源于欲望,而所有的
感受又都是生于空性,灭于空性。本书以去掉欲望,一切
归于空性展开讨论,其目的就是让人们知道欲望的虚无性,
去掉欲望心,归于空性,就能从各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分开病与消业的区别
同修:最近感觉自己很脆弱,常常会不自觉地流泪
比如,读经、看电视有伤心的画面。是不是明白初悟了之
后,过去的一些种子习气都要发出来?病也会出来?
泰山客:不是初悟,是一个消业过程,这是入静之
后的感觉,须要分开病与消业的区别,消业过程是在下坐
之后,一两分钟病状消失,生病的则不然。
同修:不仅仅是在打坐时候,就是平时也是忽然想
起什么就难过起来了。
泰山客:伤心、掉泪是清静到一定的程度与天人的
感应而显现。
同修:啊?这应该是好现象了?我快要喜极而泣了。
泰山客:是的,但是不能著慈悲相
同修:就是常常觉得心地很柔软。
泰山客:是,就是不能著慈悲相。
同修:就是连这个感觉也不要有?
泰山客:不是不要感觉,是不著感觉。
同修:明白了,老师真是智慧的老师。是不粘滞在
这个情绪里面,对吗?
泰山客:是的。
请问在家自学打坐行不行
问:请问在家自学打坐行不行啊?
答:可以,多数在家修行人都在家打坐。
问:我有心肾不交、失眠、湿热等病,刚
接触佛法时,这些病减轻了,最近又加重了,可
能是对法太执的原因,最近一直吃药,如何是好?
答:佛法一直是借假修真,如果你真的失
眠的话,何不借此而修心,让自己停止思维活动,
以乱修静。
打坐出了点问题,寻求帮助
问:小子,没有师父,每天晚上盘腿初学打坐,半
月有余,这几天身体逐渐变得比以前通畅,腿脚也比从前
灵便了。可问题也来了,因为白天总在外奔波,晚上基本
倒在床上就能睡着,可是这一个多礼拜来每天晚上3到4点
就醒了,而且头脑特别清醒思维特别活跃
这两天虽然身体比以前轻便了,可是却老有种沮丧
和失落的空虚感
答:经上说:“初发苦提心即成正觉”,初发的
初”字意为早期、初期、刚刚开始。“发”字意为发现
即刚刚开始发现,“这个”发现是没有被任何杂念污染的
心”,即为菩提心,也是正觉。初发心学佛者,一般都
有这样的飞跃,出现像你所说的现象很好,身体本应有这
样的觉受,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时间自然就减少了,整个
身体感到轻安,这时的思想不应该再有很多的杂念,处于
种自己像虚空一样了无所得,无依无靠漂浮在空中,产
生出一种孤独、沮丧和失落的感觉,%的人在这
时想找个依靠,想把自己落到实处,一旦有了这种欲望,
很快就失去前面的觉受,这时应该把所有的欲望抛弃,把
“我”抛弃,只保持一个明了才是。
放下感受
发财了:你修的那么高有神通吗?
蓝天:没有。
发财了:物质不一样而一样,如人和鱼是不一样的
但都有冷热疼好的感觉,都有生命的作用,就一样了。
蓝天:呵呵
发财了:请指教出我心的误区。
蓝天:放下感受。
生命都有两面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