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1简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 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 ,对经营 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 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 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 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 , 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
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 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
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 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 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
“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 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 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 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 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
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 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 〈〈中
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 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 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 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 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 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 —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 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 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 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 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 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 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 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 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 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 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
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 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 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 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 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 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 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 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 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 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 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
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 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 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 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 ,对 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 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 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 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 ,但不 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 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 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计监督控制之下,随时 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和指点,从而提高管理 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某高
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