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洪形势的演变与防洪方略刍议.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防洪形势的演变与防洪方略刍议
董哲仁程晓陶
(中国水利学会)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介绍了祖国大陆的防洪成就,分析了近年来防洪形势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初步探讨了防洪方略的调整问题。
关键词洪水灾害,防洪形势,防洪方略
引言
中华民族的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早在2500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疬(瘟疫)一害也,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为大”(《管子·度地篇》)。从“大禹治水”开始,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
祖洋;西部则有号称“世界屋脊”的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洋、陆地与大气圈之间强烈的物质与能量交流,形成了多变的气象条件,为洪、涝、潮及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复杂的孕灾环境。祖国大陆地势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台地,孕育了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在江河的中下游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中上游则分布着众多的河谷平川与盆地。东、中部气候受季风与热带气旋的控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由于从南到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等不同气候带,各大江河流域降雨与洪水的特性随区域有明显的不同。祖原以及河谷川地与盆地,而这些地方又是洪水宣泄与滞蓄的场所,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由于祖国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系统,洪水发生频繁,而人口压力大和洪泛区相对较高程度的开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洪灾最严重的载,近两千年来,大陆主要的洪涝灾害共发生2397次,且水灾发生频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过去的20世纪是祖国大陆洪水灾害频发的时期,据统计共发生特大水灾31次,大水灾55次,一般性水灾127次。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祖国大陆再次面临了一个水患频繁的局面。由于受气候波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防洪形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新世纪中,防洪体系面临新的挑战,防洪方略必须作出相应的战略性调整。
一、祖国大陆的防洪成就
50年代开始,祖国大陆开展了空前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除水害、兴水利,在很短的时间内遏制和扭转了水灾频繁对社会经济影响严重的局面,使中常洪水基本得到控制,大洪水不致引发社会动荡,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0多年来,累计新筑、整修和加固不同标准的堤防27万多km,建设海堤1万多km;,总库容5184亿m3,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上开辟蓄滞洪区98处,总容积约980亿m3,可在遇超过堤防标准洪水时,有效地保证中下游精华地区的安全;对主要江河水系进行了疏浚、整治,扩大了淮河和海河入海出路,对部分城市和南方圩区,改建和整修圩垸和围堤,建设了大量的排灌设施,排灌总装机容量达到41570mw,提高了排涝除涝能力;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70万km2,减少了进入江河的泥沙量。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于198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在2002年10月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新水法。1997年8月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作为国家防治洪水工作的基本法律。防洪法规定了防洪工作要实行全面规划、统筹

防洪形势的演变与防洪方略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047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