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血糖高渗状态.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血糖高渗状态
高血糖高渗状态高血糖高渗状态定义高血糖高渗状态(HHS):以前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一种较少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高血钠、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表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昏迷。约2/3患者于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
定义
高血糖高渗状态(HHS):以前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一种较少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高血钠、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表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昏迷。约2/3患者于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
发病原因
如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外伤、手术、中暑或低温等应激状态。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最常诱发。
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卧床病人、精神失常或昏迷患者以及不能主动摄水的幼儿等。
发病原因
如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患者,神经内、外科脱水治疗,透析治疗等。
如大量摄入含糖饮料、高糖食物,诊断不明时或漏诊时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液,完全性静脉高营养,以及使用含糖溶液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情况。尤其在某些内分泌疾病合并糖代谢障碍的病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者等更易诱发。
发病原因
许多药物均可成为诱因,如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或呋塞米 (速尿)等利尿药、普萘洛尔、苯妥英钠、氯丙嗪、西咪替丁、甘油、硫唑嘌呤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均可造成或加重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升高,脱水加重,有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还有抑制胰岛素分泌和减低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从而可诱发HHS。
发病原因
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血糖的清除亦下降。
发病机制
发病基础是病人不同程度的糖代谢障碍,基本病因是胰岛素不足、靶细胞功能不全和脱水。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使原有糖代谢障碍加重,胰岛对糖刺激的反应减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显著升高,严重的高血糖和糖尿引起渗透性利尿,致使水及电解质大量自肾脏丢失。由于患者多有主动摄取能力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高血糖、脱水及高血浆渗透压逐渐加重,最终导致HHS状态。
病理生理
正常血浆渗透压维持在280~300mmol/L,其中主要靠血Na+提供,但当血糖明显增高时也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HHS时,高血糖和高尿糖造成渗透性利尿,尿渗透压约50%由尿液中葡萄糖来维持,故患者失水常远较电解质丢失严重,水分的丢失平均可达9L(24%的体内总水量),脱水一方面能引起皮质醇、儿茶酚胺和胰高糖素的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又能进一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继续加重高血糖,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脱水还可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加重高血钠,使血浆渗透压增高,脑细胞脱水,从而导致本症突出的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老年人,多发生在50~70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半数已知患有糖尿病,且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约30%有心脏病史;约90%患有肾脏病变。
疾病症状
前驱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进入昏迷前的一段过程。这一期从数天到数周不等,半数患者无糖尿病史,多数有肾脏功能下降的病史。由于劳累,饮食控制放松,以及感染机会增多,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发病率较高。患者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病症加重,呈烦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注:有些患者缺乏与脱水程度相适应的口渴感,这是因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老年人多见,而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口渴中枢不敏感,而且高渗状态也可使下丘脑口渴中枢功能障碍。

高血糖高渗状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335 KB
  • 时间2020-11-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