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经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各门教育学科总称。3、教育学任务——是经过对教育现象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4、义务教育——是国家经过法律形式给予要求每个人全部必需接收一定程度教育。
5、教育——是有意识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社会实践活动。6、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负担,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社会实践活动。简单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育人活动。7、教育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人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人应达成最终标准。
8、全方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进人身心得到全方面发展而实施教育。”
9、素质教育——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方面、友好发展教育。
10、应试教育——是一个以升学为唯一目标,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片面选拔淘汰教育。11、老师——是推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负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升民族素质使命人。12、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础人际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教育任务而结成一个特殊社会关系。13、师德是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需推行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一个具体、特殊表现形式。1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它们关系。15、癸卯学制——19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开始。它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16、德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经过受教育者主动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她们思想品德活动。17、德育标准——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需遵照基础要求。18、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目标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具体手段。
19、知行统一标准——又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标准。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她们久进行实际锻炼, 20、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思想品德方法。
2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思想政治见解、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思想品德过程。22、德育过程基础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基础矛盾。23、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总和及进程安排。24、教学——是老师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方面发展一个教育活动,是老师教和学生学双边活动。25、教育思想——是大家对一定社会和时代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认识或见解,表现在培养人一系列问题上观念、理论及其体系。26、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面安排和计划指导性文件。27、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手段和方法总称,它包含老师教方法和学生学方法。28、班级讲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根据大致相同年纪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老师依据要求课程内容,按固定教课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组织形式。
29、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多种类型教学活动基础结构。30、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全方面发展人。31、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纪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教学班,经过一定培养,使其成为含有集体特征正式群体。32、课外教育——指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多个多样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3、教育协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协力。34、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多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活动过程。35、学校管理——是通常管理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多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活动过程。
36、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职责和功效。管理职能反应管理本质。
37、决议——在可供选择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好方案行为。38、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机构设置、隶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