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专项治理措施手册
目录
(一 )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2
(二 ) 填充墙裂缝 3
(三 ) 墙面抹灰裂缝 3
(四 ) 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 4
(五 ) 外窗渗漏 7
(六 )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 8
(七 ) 屋面渗漏 9
(八 )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接做法不规范
(九 ) 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 ---
(十 ) 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十一)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
热器支管渗漏 (十二
)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 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住宅的建筑平面易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凸凹时,凹口周 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 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 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 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 提高混凝土 的抗裂性能。
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小于 100mm,
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 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得 小于120m 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 筋的配置。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 的板应配置双层双向钢 筋,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 7①10,长
度应大于板跨的 1/3,且不得小于 。
、大开洞消弱处等宜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 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截面 %,且不应小于①******@200。
线管应尽量布置在梁内, 当楼板内需埋设线管时, 线管必须布置在上下 钢筋网片之间, 且不易立体交叉穿越, 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线管。 线管 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性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当两根 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①******@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 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应大于 C30,
当大于 C30 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 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不易少于 2 个月。
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
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参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 30%。
对高强、高性能和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 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和稳定性。
后浇带处应采取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 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 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 足够强度、 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 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 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 只。
, 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 时性活动跳板。
预拌制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 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抹压, 压抹后 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时,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易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 施,减轻冲击。
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及时处理,并形成记录。
(二)填充墙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部位易产生裂缝;填充墙临时施 工洞口周边易产生裂缝;填充墙内暗敷线管处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蒸压(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的墙体材 料至少养护 28d 后方可用于砌筑。
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 防潮、防雨淋措施。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钢
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