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乡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大学生群体是乡村民宿市场中不容忽视的群体。以南宁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析大学生对予乡村民宿的旅游体验,发放调研问卷313份,,得出主导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情感互动因素、环境氛围因素、特色项目因素和设施设备因素,最后提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乡村民宿提升策略,希望为乡村民宿的经营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休闲和旅游,乡村旅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迅猛发展。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风情、慢生活体验而日益受到了市场热捧。当代高校大学生拥有比较充裕的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出游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据调查统计,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过乡村旅游的经历,是乡村旅游市场中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开展大学生群体的乡村民宿体验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于乡村民宿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民宿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体验品质、促进乡村民宿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民宿”一词最早起源于欧洲,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而产生,有B&B ( Bed and Breakfast) 、Homestay、Family Hotel、Housestay等多种表述。目前国内外对民宿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早在1994年英国学者Lynch就将民宿定义为对公众提供住宿和早餐,有时提供晚餐的私人住宅。随着研究的深入,民宿内涵不断丰富。美国学者 Timoty(2009) 提出,民宿除了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以外,游客还可以通过住宿的方式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我国学者方月仙等(2015)认为,民宿是利用农民的闲置房屋,将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和农业体验等农业生产活动融为一体。 2019年7月3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中指出,民宿是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居民利用自身闲置住宅资源,为游客提供家庭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并亲身参与游客的旅游活动,从而让其更好地体验当地的自然、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小型旅游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
对于民宿的旅游体验,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GunasekaranN等(2012)以印度沿海遗产城市的民宿为研究对象,指出游客更看重民宿的家庭氛围、物有所值、当地文化、宾主关系方面的体验。王凤梅(2013)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构建旅游城市家庭旅馆评价指标体系,将民宿的旅游体验划分为环境体验、社交体验、招待娱乐体验、设施设备体验。苏雅婷(2014)对厦门鼓浪屿的家庭旅馆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民宿的旅游体验由设施设备、服务品质、环境氛围、经营特色四个因素主导。凌坤育(2017)则认为,民宿的旅游体验集中在游客在感官体验、游乐活动、情感交往、学习思考四个方面的体验。本研究试图探究主导大学生乡村民宿体验的因素构成。
2 研究设计
本文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游客的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的性别、专业、月生活费、年级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对乡村民宿的旅游体验。问卷共设计30个题项,除第一部分题项外,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各题项分值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为了保证所有测量题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卷设计完成后,对广西大学126名有过乡村民宿入住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了预测试。根据答题者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了题项的措辞后,最终形成了包含26个题项的正式问卷。正式问卷于2019年12月在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南宁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采取随机调查方式选择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7份。再对问卷进行筛选,删除无效问卷(规律性回答或有漏填的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13份,。
3 研究结果
样本的分布特征分析
样本中,%,%,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专业比例差异较大,理工类的大学生偏多,%,%
大学生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