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养蜂、养蚕) 发布时间: 2003-10-25 信息来源: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饲养管理。 2 名词术语 蜂群:由一只蜂王, 1000 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 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蜜粉源: 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3 中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中蜂蜂箱的排列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转地放养的蜂群,应以 3~4 群为一组排列,组距 4m 左右。但两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 45° 以上。 每个蜂箱,用短木桩支起,使其离地面约 30cm 。 蜂群的移动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每日 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蜂群的检查为了摸清蜂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通过全面检查、局部检查、箱外观察等方法对蜂群进行了解。 全面检查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转地放养后进行。全面检查须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气温 15~ 25℃),养蜂人员衣着整洁,无异味。动作要稳、准、轻、快。 局部检查对蜂群不定期, 进行针对性抽查, 了解蜂王是否健全, 蜂内是否产生分蜂热, 有无病虫害, 贮备蜂蜜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实行正确的管理措施。 箱外观察外界无粉蜜或天气恶劣, 不能局部检查时, 可通过箱外观察工蜂采集情况进行估计; 若工蜂采粉正常, 外勤蜂活动积极即内部正常。 检查蜂群检查蜂群时,应进行巢脾的布置。中央是虫卵脾、外周是蛹脾和蜜粉脾。繁殖期加入空脾应置放在子脾之间。 蜂与巢脾的配比关系早春和晚秋蜂多于脾,春夏繁殖期、流蜜期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 蜂群的合并将失王群或弱群合并成强群,促使其正常发展和采集。 直接合并外界蜜粉源丰富或流蜜期,把弱小蜂群(除掉蜂王)或无王群连蜂带脾直接提入合并。 间接合并外界蜜粉源条件差, 早春或晚秋应采用间接合并。晚上把无王群提入有王群内中间用铁纱隔板或有小孔的报纸与有王群隔开, 24h 后,两群气味混同,便撤出铁纱或报纸。调整巢脾组成一群。 蜂王的诱入蜂群失王,更换老劣王和人工分蜂,都需要给蜂群诱入蜂王。 间接诱入把蜂王提入诱入器中, 扣在被介绍蜂群的子脾边角( 须前一天把原群蜂王除掉),1~2 天后工蜂不再紧围诱入器时, 可将蜂王放出,取出诱入器。 直接诱入流蜜期当采集蜂大量外出时,将接受蜂王的蜂群内的王台除净。把蜂王直接放入巢门或巢脾一角,如 1h 内不围王, 则诱入成功。若蜂王被围,应采取解救措施。 被围蜂王的解救措施把被围蜂王的蜂球投入盛水碗中,将蜂王救出,轻放在巢脾的框梁上,让它慢慢爬进巢脾。或改用间接诱入。 人工分蜂从一群或几群中,抽出部分工蜂、子脾和蜜粉脾,诱入一只新蜂王或成熟王台组成新蜂群为人工分蜂。 单群分蜂把一群的工蜂、子脾、蜜粉脾分为两群,新蜂群中诱入新王,两群同箱饲养,巢门方向不一。 混合分蜂从几群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提出封盖子脾和工蜂诱入新王组成新群。 自然分蜂和飞逃的控制和蜂团的收捕采用人工分蜂,换新王, 互换外勤蜂或子脾等能有效控制蜂群发生的分蜂热。针对引起蜂群飞逃的各种不良因素, 及时改善能避免发生飞逃。蜂群飞出结团后,用收蜂笼及时收回。 流蜜期若采集群发生分蜂热,应与繁殖群互换外勤
中蜂人工育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