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 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 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诵是没有音阶,在口语基础上艺术化的处诵是没有音阶,在口语基础上艺术化的处理,清晰准确,突出语气。唱是由音阶, 理,清晰准确,突出语气。唱是由音阶, 以音乐为主,语言为辅。吟是有音阶,像以音乐为主,语言为辅。吟是有音阶,像唱歌一样地诵读,语言为主,音乐为辅。唱歌一样地诵读,语言为主,音乐为辅。由此对吟诵作出定义。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由此对吟诵作出定义。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有音阶,诵读没有。回顾吟的合称,吟咏有音阶,诵读没有。回顾吟诵的历史,吟诵产生于魏晋之后,并通过诵的历史,吟诵产生于魏晋之后,并通过古代教育系统(私塾和公学)传承。民国古代教育系统(私塾和公学)传承。民国后吟诵推出教育系统,但在二、三十年代后吟诵推出教育系统,但在二、三十年代引起热烈讨论。到了引起热烈讨论。到了 20 20 世纪世纪 80 80 年代一度年代一度回温,而终归沉寂。回温,而终归沉寂。吟诵规则吟诵规则: :一、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一、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 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 以求体现诗情文气。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 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只依字句和情绪 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做微调而已。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这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 1 1、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 1 1、、2 2声,仄声是声,仄声是 3 3、、4 4声。五言诗歌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 1 1、、 4 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行第二个字拖长,第 2 2、、3 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 1 1、、4 4行行2 2、、6 6字拖长,第字拖长,第 2 2、、3 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平起诗,则相反。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平起诗,则相反。古诗词吟诵古诗词吟诵鳌江雅趣斋鳌江雅趣斋王帅王帅饮饮酒酒陶渊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要求要求: : 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 1 1 、、2 2 声, 声, 仄声是仄声是 3 3 、、4 4 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字为平声),则第 1 1 、、4 4 行第二个字行第二个字
古诗词吟诵-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